【文學紀念冊】張作錦/瘂弦到聯副─兼懷馬各
《聯合報》前任副刊主編、詩人瘂弦,於2024年10月11日在僑居地加拿大辭世,享壽九十二歲。
瘂弦半生事功,大體說來,應以主編《聯合報》副刊二十一年最有成就,其貢獻和影響,各方已多有論述;但是他到《聯合報》的經過,尚少人提及,筆者因與瘂弦爲報館同儕,願爲補充說明,以備未來文學史家採擇。
瘂弦本名王慶麟,我們在軍中時,不在同一單位,但都考進政工幹校,他是第二期影劇組,我是第三期新聞組。退役以後,我在國內讀了大學新聞系,他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進修東亞研究,後來兩人都進入臺灣新聞界。
瘂弦在幹校畢業後,分發左營軍中廣播電臺工作,與洛夫和張默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我那時「少不更事」,也學寫新詩,在《創世紀》上刊登過幾首,並曾到左營拜會瘂弦。後來我們兩人都到了臺北,他主持《幼獅文藝》,我進入《聯合報》。
1975年底,報館授命我擔任總編輯,聯副主編平鑫濤同時辭職,回家專心經營他自己的《皇冠雜誌》。那時副刊只有主編一人,助理一人,一張辦公桌擠在編輯部一隅。衡量社會客觀的變遷和讀者心靈的主觀需要,我決定把只有「巴掌大」一塊的副刊,擴大爲一整版,併成立「副刊組」,延攬人才,充實「戰鬥力」。我想到了瘂弦。
我去南昌街《幼獅文藝》找他,瘂弦說他願意參加《聯合報》,但是他已拿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入學許可,最近就要去進修,一年半回來。我說就等你一年半,千金一諾,就算訂了口頭契約。
事實上,平鑫濤離職後,聯副即由《聯合報》第二版主編駱學良接手。他是小說家,筆名馬各,是一位工作極度熱忱又思想細密的人。他歡喜與年輕作家接近,請他們到家裡喝茶聊天,給他們寫信,鼓勵他們創作。
有一次我跟馬各說,有個叫「念真」的作者,小說寫得很不錯,可要他多寫。馬各說,他沒法多寫,因爲他白天讀書,晚上還要兼差賺學費和生活費,時間不夠。我問,他兼差賺多少錢?馬各說不清楚,但不會超過五千元。我說那就每月贈送他五千元,算預支稿費,他每月給聯副一篇文章就行。馬各說這當然很好,但是像念真這種情況的人很多啊!我說請你開名單,我們一起來幫忙。馬各就開了一份名單,如果我記得不錯,有吳念真、小野、丁亞明、季季、李昂、朱天文、朱天心、蔣曉雲、三毛、蕭颯、蔣家語等人,後來都成了名家。
小野是現任文化部長李遠的筆名,當時是陽明醫學院助教,月薪四千五百元,他說,《聯合報》給的五千元寄回家給父母,他就可以安心寫作。
那時《聯合報》經濟條件很好,不必事事經報館同意,編輯部即可做一些事。
儘管如此,馬各還是跟我說,副刊來稿以散文和詩爲多,小說因經營困難,來稿不夠,我說那咱們就獎勵大家寫小說,於是在1976年辦「聯合報小說獎」,開報紙文學獎之先河,次年《中國時報》跟進。「聯合報小說獎」後來擴大爲「聯合報文學獎」,除小說外,還有散文、詩、報導文學等等,將各種文類都納入,蔚然成一體系。
一年半後,瘂弦學成返國,打電話給我說,另一家報紙派人到機場接他,邀請他去接任副刊主任,他很爲難。我也很爲難,我本意是馬各在《聯合報》資深,本身也是小說家,我想請他擔任副刊組主任,瘂弦任主編,兩代相輔相成,是個很好的過渡安排。馬各見我爲難,表示願意回去編第二版新聞版,副刊組主任由瘂弦擔任。於是開啓了《聯合報》副刊的「黃金時代」。瘂弦點子多,人頭熟,與《中國時報》副刊主編高信疆作君子之爭,兩副刊並肩起飛,真正是「鼓動風潮,造成時勢」,提高了副刊的地位,也擴大了副刊的讀者羣,必將在中國報業史上留下一段不容忽視的紀錄。
瘂弦主持聯副二十一年,職務也升遷爲副總編輯仍兼管副刊。1997年,我是社長,報館主管當局認爲瘂弦已到退休年齡,我說他經驗多、人脈廣,報館仍要借重,乃提折衷方案,瘂弦以副總編輯身分繼續在副刊辦公,隨時指導年輕同仁,由副主任陳義芝接主任。第二年,當局再提瘂弦退休之事,制度如此,遂定案。
瘂弦退休後遠走加拿大,彼此聯繫少了。我們從同袍變成同事,人生有多少二十一個年頭?
而馬各,也早於2005年故去,他的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自有方家論斷,但在聯副這塊園地上,他先爲瘂弦挖鬆了土,施了肥,這份無我的熱情奉獻,我們也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