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腫瘤「從心臟蔓延至腹部」 臺大醫院CT融合降3成手術時間

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吳毅暉表示,從術前、術後影像對比,陳先生的主動脈裝設支架後,就像「鋼鐵人」,可見手術很複雜。記者杜建重/攝影

89歲陳先生去年12月突發昏厥,送醫後發現直徑長達6.3公分的胸腹主動脈瘤,必須裝設主動脈支架保存性命,因腫瘤從胸部蔓延至腹部,手術複雜度高,即使使用爲創手術,仍必須經過多次顯影劑注射、X光照射等,對高齡、多重共病的陳先生是一大挑戰,臺大醫院外科部團隊,於複合式手術室中,使用「電腦斷層融合技術」進行手術,以縮短手術、復原時間。

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吳毅暉表示,陳先生除胸腹主動脈瘤外,本身還有心臟衰竭、慢性肺部阻塞疾病、心房顫動等共病症,加上年事已高,爲降低手術風險,團隊選擇使用CT融合技術協助手術進行,患者在手術前先照射3維CT影像,計算出主動脈路徑及血管分支方向,並與手術過程2維X光影像疊合,形成類似擴增實境(AR)效果,讓醫師精準進行主動脈支架置放。

吳毅暉說,在使用該技術之前,爲定位手術位置,病人除手術前的照射CT影像,手術中還要再照射一次CT,並由放射師人工繪製出手術位置,投影在術中即時影像畫面中,讓醫師進行手術,與CT融合技術相比,患者必須接受多一次顯影劑注射、多暴露一次CT輻射劑量,人工繪製不僅加重放射師工作負荷,也會讓手術時間拉長。

臺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表示,主動脈就像人體的高速公路,因具有許多支線血管,手術複雜度高,CT融合技術讓醫師不必再背誦複雜的解剖構造,「就像看着Google地圖」,讓手術過程更加流暢,對於較複雜、少見的手術型態,有明顯助益。

根據國際文獻,CT融合技術可讓手術時間所短30%,顯影劑使用量減少57%。吳毅暉表示,顯影劑具有腎毒性,使用量愈少愈好,最終目標是發展無顯影劑的即時透視手術,而放射線暴露不僅對病人不好,執行手術的醫護人員,雖已着用防護衣,仍需面臨放射線帶來的健康風險。

吳毅暉表示,臺大醫院CT融合技術目前主要用於複雜度較高的手術,病人無需支付額外費用;除手術時間縮短,因傷口小,加上手術過程中對病人血液循環影響低,病人術後復原時間也能減少。

臺大醫院有2間複合式手術室,可進行CT融合技術手術,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該院截至目前已執行近百例CT融合技術的主動脈支架置換術,盼透過持續更新醫療設備、技術造福更多病人。

臺大醫院上午舉行「複合手術室引入最新影像導引技術」記者會,副院長賴逸儒(右一)、主治醫吳毅暉(左二)、外科部主任陳晉興(左一)與病友陳先生(中)一同切蛋糕慶祝陳先生重生。記者杜建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