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勞動基金兩招挽民心 重視氣候風險、全面提升透明度

勞動基金與勞退基金每半年公佈國內外股債投資明細,透明度相當有限。圖/本報資料照片

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爆發疑似挪用款項爭議,削弱人民對政府的信任。透明度不足正是藏污納垢之所在,亦是人民權益最易受侵害之處。在氣候變遷威脅加劇、地緣政治競爭激化的現今,政府更應該秉持最大限度的資訊公開與鼓勵公民參與,以保障環境權、維護民主與人權。

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同樣爲勞動部所轄,其立意爲勞工生活及退休福祉,本應注重其對人民的忠誠義務,也就是管理受託資產者應確保他們是爲受益人--人民的利益服務,而非自己的利益服務。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2019年推出的《21世紀忠誠義務》最終報告中,要求受託人應「根據其投資期限,將ESG議題納入投資分析與決策過程」、「無論對財務是否有重大影響,都應理解並納入受益人與存款人在永續相關議題上的偏好」,顯示ESG是落實忠誠義務的關鍵考量之一,且受益人與存款人的意見與參與相當重要。

然而,民衆的意見表達與參與,必須奠基於「充分的資訊揭露」。根據環境正義基金會在2024年8月發佈的《火上加油》報告,勞保基金與勞退基金,缺乏積極氣候行動來協助淨零轉型,且其投資情形與氣候風險評估的透明度不足,阻礙了公民監督與參與。

勞動基金與勞退基金每半年公佈國內股債投資的前十大投資對象及其佔比,以及國內外所有債券投資明細,透明度相當有限。截至2023年12月,勞動三基金中前十大國內投資佔比最高的勞保基金,其前十大國內股票投資也僅佔股票投資組合的34.86%;而新制勞退基金揭露的前十大國內股票佔比則僅略高於五分之一(21.7%)。

此外,雖然由勞動基金運用局管理的所有基金都應遵循《勞動基金運用作業要點》「兼顧基金收益性下,踐行永續投資,投資標的之永續發展作爲應納入考量。」 且「應考量對於長遠世代受益者之影響」。

然而,在舊制勞退基金前十大投資標的中,鋼鐵、石化、紡織、水泥及其他高碳排、高氣候風險產業之企業卻仍佔據重要地位。那麼未揭露的部位中,是否存在破壞環境、違反人權的投資?民衆不得而知,亦無法清楚瞭解勞動基金運用局的投資決策是否有效協助國家2050年淨零目標,嚴重侵害民衆的知情權。

立法院多次要求勞動基金揭露完整投資組合,屢被勞動部以「恐造成股市動盪」來推託拒絕。勞動基金規模之大自有左右市場的力量,但民間並非呼籲勞動部揭示基金對未來市場的佈局與預期規劃,而是希望透過歷史投資組合資訊與氣候風險資訊的揭露,來完善追溯、驗證、問責,並提升公民參與。勞動部應勇於處理這些沉痾,在充分揭露與穩定市場之間取得平衡,迴應民衆的期待。

過去20年來,勞動基金炒股弊案、內線交易等弊端層出不窮。隨着基金規模擴大,勞動部應藉這次事件化危機爲轉機,透過典範轉移,在追求獲利績效之餘,注重基金的氣候風險,訂定對化石燃料價值鏈的撤資政策,並提升透明度,始能有效止血、重獲民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