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論健保費用與健保給付

衛福健保署公佈108年醫療院所報與醫療服務申報情形整體收支最高醫院林口長庚醫院持續在第1位,整體結餘72.22億元,非醫務收入77.81億元,但醫療結餘則負5.59億元,林口長庚純粹在醫務收支上,反而是負支出,都由非醫務收入支撐。

2020年12月,臺大醫院新院長吳明賢上任時向媒體表示,如果把自費等業外收入,政府補助,教學成本,折舊成本等全部算在一起,臺大醫院醫療本業其實賺不到3%,並且表示醫療價格沒有反應醫療所帶來的價值。吳院長大聲疾呼:「有價值沒價格。因爲價格是健保在定,第三者付費,民衆不會珍惜。臺大醫療體系一年營業額超過300億元,賺個10億元有什麼過分,連科技老闆都說我們毛利率太低了!真的是血汗醫護。」吳院長大聲疾呼的,其實是在反映一個存在於臺灣消費者根深蒂固的消費觀念。買東西,看「性價比(C/P Ratio)」,還有政府討好百姓白吃午餐心態」。

C/P值高就一定好嗎?C/P值不是唯一指標消費者常用的C/P值(Cost Performance Ratio),性價比(性能價格比例),也就是同一個價格所能買到的性能越高越好。如果對一個規格標準物品,用性價比就很容易判斷哪個物品物超所值。但如果是專業服務含量高的服務,就不適合用性價比來做唯一比較了,譬如住高級飯店,每個晚上的價格可能高達數萬元臺幣,消費者要求的是飯店高端的服務以及體驗的感受,消費者就不適用C/P值去作唯一評估,醫院的醫療服務也是如此。消費者用同樣價格享用了最好的價值與服務。

一分錢一分貨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從小跟媽媽菜市場買菜,看到媽媽殺價完畢後,最後一定會跟菜販拗個買蔥送蒜的貪小便宜技倆,到了企業界,看到公司的採購人員,同一個採購品項,每年可以持續5%~10%的降價績效,請問一個物品5年後還剩多少價錢廠商會笨笨的讓你這樣殺價嗎?當然是你有政策我有對策,記得有一位業界前輩就講過,廠商不會賠錢賣東西客戶,即使今年小賠,終究有一天,廠商會連本帶利的要回來。業界反應了一個基本的論點,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1977年,遠見,天下文化事業創辦人高希均指出,臺灣普遍都有白吃午餐的觀念,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白吃午餐只是將成本轉移到「機會成本」或「社會成本」,在政府政治力的干預下,政府百般的討好百姓,政府,百姓所投入的健保費用無法支撐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政府將來要支付的,就是慘痛的社會成本,因爲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

永續社會公平正義教授所提出「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的觀念,至今也超過20年了,但臺灣社會的氛圍,似乎還沒有接受這樣的觀念,百姓要求健保費用不能漲價,但卻要求健保給付越高越好。享受福利的我們這一代,如果不付出相對成本,那債留子孫,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政府應帶頭灌輸百姓「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才能發展臺灣永續的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