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不信這會是最後一部宮崎駿!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宮崎駿自傳色彩最濃厚的電影。製片人鈴木敏夫說,宮崎駿從來沒拍過自己的故事,他覺得必須在有生之年拍一次。

生於1941年的宮崎駿在二戰中長大。童年時因空襲轟炸,全家被迫搬到鄉下居住。他在戰火中努力生存,而戰爭也形塑了他的身份和世界觀,影響着他的創作。他的作品總是悲觀與樂觀並存,既深刻洞察人類和社會的黑暗,又執着堅守入世前行的堅韌希望。

積極的悲觀主義,這是宮崎駿從父母身上繼承的特質。父親在二戰期間經營飛機工廠,爲戰機制造零件。當大部分日本人貧病交加,宮崎駿一家卻憑藉父親的戰機生意生活富足。

宮崎駿對父親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不認可父親爲戰爭服務,但他又明白父親本性善良,首要考慮是在亂世中保證家庭過上好日子。

童年宮崎駿(左)與父親合照

相比父親,宮崎駿與母親的關係更親密。母親是個儉樸、嚴格、智慧的女性,經常對日本男權社會的森嚴成規發出挑戰。

日後宮崎駿電影多以獨立堅強、樂觀善良的女性爲主人公,正是源於母親的影響。宮崎駿童年時,母親患結核性脊椎炎,長期離家治療,令宮崎駿感到孤獨恐懼。他擔心母親可能會一去不返,撒手人寰。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便是以失去母親的恐懼爲情感之源。開場,主人公真人的母親住院時遭遇轟炸,喪身火海。

母親死亡的情景也成爲真人的夢魘。他貫穿全片的心路歷程便是在失去母親後追尋與命運的和解,建立自我身份,在沒有母親的人生裡活下去。

真人的父親也如宮崎駿的父親一樣,經營飛機工廠,發戰爭財。因此,電影中的真人就是宮崎駿自己。影片前半段着重刻畫真人經歷戰火顛簸和父親再婚,無法適應新生活。宮崎駿以真實爲基礎,適度混雜虛構情節,用真人的精神世界映射出他自己的成長心路歷程。

父親與母親的妹妹夏子再婚是前半段的核心支點。這並非宮崎駿的真實經歷,但畫龍點睛地凸顯出真人在失去母親後的內心糾葛,對父親的矛盾感情,而這些情感也對應着宮崎駿的真實童年。

自傳色彩也讓真人成爲宮崎駿所有作品中最富生活氣息和人性色彩的主人公。過往宮崎駿的主角們大都勇敢無畏、單純善良、積極進取、堅韌不屈,但真人卻敏感悲觀、自我懷疑、動盪不定。他爲了欺騙父母,宣泄心中鬱結,不惜自殘,這是宮崎駿之前的主人公們難以做出的行爲,卻又是一個迷茫少年最真實的心靈寫照。

寫實也確實是影片前半段的主基調,不只體現於故事和人物,也體現在動畫設計的細節裡。真人被喪母夢魘縈繞時的悲傷,與繼母、父親互動時的掙扎,自殘時的憤懣決絕,均展現出實拍般的血肉感。

最具代表性場景是繼母對真人聊起她肚子裡的孩子。兩人的臺詞、動作和表情設計都精簡剋制,但神態動作的細緻入微傳達出隱於表面之下的波瀾起伏。當真人被迫去摸繼母懷孕的肚子,他內心的抗拒、迷茫、憤怒在輕描淡寫中達到頂峰。

對於二戰時代日本風貌的真實還原,宮崎駿也精益求精。

影片的動畫導演本田雄坦言,在故事發生的年代,劇組的動畫師們都還沒出生,對部分細節拿捏不定,例如人力三輪車的機械結構,褲子的拉鍊設計,這些都要靠宮崎駿把關。

一個細節能反映出宮崎駿追求寫實的決心。在繼母坐上人力三輪車前,她先把行李遞給車伕。

車伕接過時感到行李很重,他瞬間的動作細節和行李的下墜感精準描摹出重量。對於微小細節都能做出如此真實的呈現,在動畫電影中並不多見。

影片前半段的現實感風格與宮崎駿上一部“退休”之作《起風了》一脈相承,但是後半段隨着真人進入幻想世界,寫實畫風劇烈轉向,迴歸到宮崎駿過往標誌性的瑰麗奇幻。

然而自傳性質卻仍延續。鈴木敏夫指出,蒼鷺就是以他爲原型,而舅公的原型則是高畑勳。宮崎駿是想以真人、蒼鷺和舅公的三人組影射現實中的吉卜力鐵三角。

1968年,高畑勳導演自己的動畫長片處女作《太陽王子霍爾斯大冒險》。他在老師大塚康生的支持下,提拔年僅27歲的宮崎駿負責影片的場面設計。

沒有這次提拔,宮崎駿的動畫生涯可能會完全不同。既是摯友,又是伯樂,這也是爲何宮崎駿用長者舅公代表高畑勳。

鈴木敏夫是宮崎駿的製片人。兩人經常在項目製作過程中發生爭執,這層相愛相殺的關係也投射到片中真人和蒼鷺的友誼中。

在宮崎駿的原初設計中,真人和舅公的關係纔是影片核心。但2018年,高畑勳去世,過度悲傷的宮崎駿無法畫出舅公的角色。

直到一年之後,鈴木敏夫才第一次在故事板中看到舅公。無法走出悲傷的宮崎駿縮減了舅公的戲份,改以真人和蒼鷺的關係爲影片核心。

除了影射吉卜力三人組,影片後半段也體現出宮崎駿過往經典作品中的衆多標籤。

少年闖入幻想世界,經歷成長,近似《龍貓》和《千與千尋》;鵜鶘和鸚鵡本是現實世界中的友善生物,卻在幻想世界中被逼到殘忍獵食,再現了《風之谷》、《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哇啦哇啦圓潤純潔,卻是亡靈的化身,寄託着宮崎駿對戰爭中無辜亡魂的悼念,也延續《起風了》的反戰思考。

影片後半段的動畫風格也與前半段差異鮮明。

隨着幻想比重的增加,原先素淡、穩重、剋制的畫風逐漸轉向絢爛、靈動、寫意。所有角色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動態之中,這給了動畫導演本田雄發揮空間。

用動作刻畫感情是他的專長。在真人與裹滿紗布的繼母重逢場景中,兩人的情感流露不再如前半段依靠細微的神情變化,而是融進大開大合的動作裡。

前後動畫風格的轉變也源於宮崎駿的放權。前半段,宮崎駿尚能給團隊詳盡反饋,但到了後半段,他的精力已經無法應付,便留給本田雄更多自主空間。因此本片的部分畫風有別於宮崎駿傳統。

火的呈現便是例證。以往宮崎駿較少運用意識流畫風,但本片中火焰的顏色和形態卻始終透出模糊抽象的主觀意識感。

從最初真人在烈火中尋找母親,到烈焰伴隨真人的夢魘出現,再到火美 (真人母親的化身) 用火帶真人脫困,火成爲真人內心情感的投射,是全片最縈繞人心的意象之一。

在經歷艱險後,真人與舅公展開最後的對話。此時的舅公既可視作高畑勳,又可視作暮年的宮崎駿,而舅公創造的幻想世界即是現實中的吉卜力。

早在2013年的紀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中,宮崎駿便預言吉卜力難逃解體的命運。

十年之後的2023年,他完成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高畑勳已經去世,宮崎駿和鈴木敏夫也已屆耄耋之年。

然而宮崎駿似乎已經超脫出憂慮和悲傷。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結尾處,他讓真人選擇不完美的現實,任由幻想王國崩塌。

看盡人生的卑微無奈、世界的複雜黑暗之後,仍舊堅持入世,堅守樂觀與希望,是宮崎駿永遠未變的信念。

綜上所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近似一部純粹的自傳電影。從童年的創傷與成長,到與兩名摯友一起創造吉卜力幻想王國,再到回溯自我創作主題,最終與故人、夢想、人生作別,其中每一步都映射着宮崎駿的真實經歷。

然而,自傳式的創作思路也造成了影片最致命的缺陷。前半段的少年成長主寫實,偏直觀,後半段的創作生涯回溯主幻想,偏隱喻。兩者實質相斥,卻等量並行,且銜接薄弱。

儘管劇作圍繞真人追尋母親串起整個故事,但到了後半段,追尋母親的故事線和生靈、蒼鷺、舅公的故事線並不相融,割裂感明顯。

前後兩段幾乎像是兩部不同的片子。宮崎駿或許太想涵蓋人生的方方面面,卻沒能兼顧和諧統一。

與以往宮崎駿的名作相比,《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不夠渾然一體,但它是宮崎駿回溯人生、寄託深情的作品。它既具備一位大師導演收山之作的自我總結氣質,卻又在人物塑造和動畫風格方面展現出創新求索的進取心。

這會是最後一部宮崎駿嗎?一個少年經歷成長,正式開始人生之旅。這樣的結尾對宮崎駿來說,既可以是終點,也可以是起點。

資料來源:

‘The Boy and the Heron’ Is Hayao Miyazaki’s Most Personal Film, and One of His Most Collaborative(The Ringer)

THE WEIGHT OF HAYAO MIYAZAKI AND GHIBLI – THE BOY AND THE HERON / HOW DO YOU LIVE? (Sakuga Blog)

‘The Boy And The Heron’ Producer & Studio Ghibli Co-Founder Toshio Suzuki On Hayao Miyazaki’s Most Personal Work (Deadline)

‘The Boy and the Heron’ Is So Personal, Hayao Miyazaki Needed a Year to Grieve Before Pivoting in a New Direction (Indie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