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門票雖貴但真的不後悔!山中遇高人,探尋大衆不知道的遺址

武當山絕對是華夏大地上的一座寶山,它不僅擁有舉世無雙的武當古建築羣,還擁有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古蹟。

武當山作爲中國道教聖地,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它的尊貴地位不言而喻,幾乎每一個來武當山的人不是問道就是欣賞那仙山瓊閣的古建築羣。

2023年的晚秋,我終於如願完成了武當山之旅,並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武當三豐自然派傳人柴老師。短暫的半日閒處中,柴老師不僅教授我們養生太極拳,還分享了許多武當山的小衆(較於大衆所熟知的)歷史人文。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跟隨着柴老師的步伐,領略了暫未對外開放的五龍宮遺址的考古現場。在這裡,我第一次察覺“歷史”的立體與深沉。

什麼是歷史?只有當我們回到歷史的現場纔能有所發覺,只有保持一定的時間距離,才能看清歷史的基本輪廓和內容。哪怕四周都是殘缺和雜草叢生,但蒼穹之下,長河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在我心底掀起一陣風浪。

五龍宮是武當山古建築羣“九宮八觀”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五龍宮是武當山最早敕建的道教宮觀。

唐太宗時敕建“五龍祠”,宋真宗時敕升爲“五龍靈應觀”,元世祖時賜額“五龍靈應宮”,元仁宗時賜額“大五龍靈應萬壽宮”,一度成爲武當道教的中心,元末毀於兵火。

後明成祖朱棣爲興建“家廟”而大興武當時,營建“興聖五龍宮”,鼎盛時期宮內共有800多間建築。但明以後,五龍宮逐漸衰敗。1994年,五龍宮作爲武當山古建築羣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由於五龍宮遺址尚在考古發掘中,我們的逗留時間並不漫長。

尤其是當我真正感受到“歷史長河”的時候,時間變得如此快,所謂的“時間線”根本看不見。不由得想起,《武林外傳》中,呂秀才坐在屋頂說的那一句話:一輩子很短,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可這種心情很長,如高山大川,綿延不絕。

五龍宮遺址整體融于山水之間,集皇家宮殿與道教宮觀於一體,是迄今爲止發掘的等級最高、遺蹟保存最豐富的明代皇家道教宮觀遺址,這也是全國宗教考古與建築考古的一次重大發現。

除了五龍宮遺址,另一個深藏不露的隱仙岩也令我大爲吃驚、忍不住讚歎。

隱仙岩(巖洞)爲武當山三十六巖之一,長約15米、深約1.5米。據史料記載,漢代著名方士尹軌就在此修行。老子的《道德五千言》就曾傳授於他。除他之外,歷史上還有許多其他高人也都在此隱居修行過,但史料記載甚少。

今天的隱仙岩只遺存六座石殿,石殿外,是寂靜的山林。平日裡,根本沒有遊客進出,但偶有本地人會在此周邊採藥。巖右爲道房遺址,方整石崇臺巋然,蹬道已殘。巖外有青石矮牆相護。

武當山作爲“天下第一仙山”, 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被大自然賦予了不同使命。置身在林間深處,遠望綿延不絕的高山,時間彷彿靜止了。

秋風乍起,柴老師說,它們都是武當山最寶貴的生靈。在毫不起眼的外表下,裹藏着它們各自的使命。

沒錯,武當山的大多數植物都是中藥。中國人對它們的探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仍在繼續。在這些靈氣十足的萬物之間,隱仙岩顯得更爲獨特、深沉。

巖內正中石殿內,存有石刻造像,其造型粗獷、服飾獨特。經考證,初步認爲是道教信奉的太陽和月亮二神的造像。據瞭解,石像背後還有兩排文字,但至今無解,頗爲神秘。

在道教中,日爲大明之神,稱爲日宮太丹炎光鬱明太陽帝君,作男像,以金色太陽爲飾;月爲夜明之神,稱爲月宮黃華素耀元精聖後太陰元君,作女像,以白色月光爲飾。

但關於日月的職掌,各種道經所說不一。太陽帝君和太陰元君在武當山隱仙岩同時出現,是否意味着道教提出的存思日月的修煉方法呢?當然,這是我的猜測。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謎。

武當山的歷史遺址遺蹟中藏着太多迷,包括五龍宮遺址也是如此。這些迷,構成了武當山的“仙山之說”。只是在如此深沉的遺蹟之外,本地人於秋風採藥的畫面更是讓我感到“武當山的仙”。

如果說,五龍宮遺址是“歷史的現場”,那麼隱仙岩則是“真仙住的地方”。它們猶如世外高人般,掩藏在武當山深處,使得我對武當山愈發着迷,也使我十分珍惜與柴老師的短短半日閒處。

如果沒有柴老師的帶領,我的武當山之旅可能只會止步於金頂、太子坡等熱門景點。而像五龍宮和隱仙岩別說去不成,也根本找不到。

除此之外,我的武當山之旅還有一個頗爲隱秘、小衆的地方,等下篇再與你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