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增疑似病例「波動下降」 專家:拐點可能2月20日出現
大陸國家衛健委今(11)日表示,武漢新增疑似病例由2月5日高峰日的2071例,「波動下降」至2月10日的961例,說明疑似病人存量正加速分流和消化。另外,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指出,「根據最新也是最樂觀的預計,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將在2月20日左右達到拐點。」
在11日的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說,武漢新增疑似病例出現波動下降,說明隨着當地強力推進確診患者集中救治、疑似患者集中隔離、無法排除的發熱患者和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等措施,疑似病人存量正加速分流和消化。
米鋒指出,「這既爲病人接受規範化治療、減少重症和危重症發生贏得了時間,也爲後續可能發生的疑似病人騰出了檢測等方面資源,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創造了條件。」
就目前湖北外地區新增病例「連降7天」的情況,張文宏向《第一財經》表示,湖北外地區的新增病例拐點似乎已經出現,由於返工潮導致新增病例數量即便在過段時間後出現第二峰,但是隻要按照既定的防控策略,堅決執行不放鬆,只要武漢戰役能打下來,全國各地防控工作從現在的拐點開始。
他接着指出,即使有一個小高峰,也能引來第二次拐點,直至在人間消滅這個病毒,「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趁這個病毒還沒有進化到可以在人間長期居住(像流感那樣)的能力的時候,讓我們一鼓作氣把它趕回山林深洞之中。」
▲大陸10日一天新增確診2478例、108死。(圖/路透)
另外,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認爲,「從全國範圍看,新增疑似病例自2月5日起已連續下降,這一情況似乎暗示目前全能型政府採取的干預措施已開始起作用。」
他分析稱,在武漢及其周邊地區,通過加派醫務人員、建成方艙醫院,病人收治問題可望得到基本解決。而在全國範圍,通過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包括使用高科技手段嚴防死守,阻斷一切不必要的人員流動,二、三代傳染和社區性傳染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黃嚴忠表示,病毒還在蔓延,原來期望的拐點尚未來到,抗擊新冠疫情到了一個關鍵節點,「根據最新也是最樂觀的預計,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將在2月20日左右達到拐點,亦即真正意義上實現確診病例數和疑似感染人數的下降。而在武漢及其周邊地區,考慮到大量感染者未能及時收治,隧道盡頭的亮光也許要在一個月後才能出現。」
▲據大陸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湖北省以外的地區,新增病例已連續第7日呈下降態勢。(圖/路透)
但黃嚴忠強調,在目前對病毒本身尚缺乏足夠認識的情況下,上述預測本身還有較大侷限性,例如有專家指出,疫情早期對新冠肺炎診斷的標準有誤,導致許多患者沒有確診;迄今爲止,病毒的動物源頭和中間宿主尚未最終確認,「需要指出的是,羣體免疫力的提高是拐點出現的關鍵,但目前對新冠病毒感染痊癒後是否完全免疫,還不十分確定。」
對於下一步疫情防控的措施,黃嚴忠表示,在未來2周,目前的圍堵病毒蔓延的政策以及避免人羣接觸的措施,仍應繼續不折不扣地執行,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仍爲上策,但與此同時也應考慮到,嚴防死守管控措施的負效應將日漸明顯。「如果疫情在3月下旬後仍繼續蔓延,則不僅要考慮對經濟的影響,也要考慮民衆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承受力。」
黃嚴忠認爲,病毒在流行一段時間後會有變異,目的是與宿主共存,也許傳染性變強,但致病性會減弱,例如武漢的一代、二代感染病人病死率很高(4%以上),但其他省份患者的病死率遠低於1%;相關學科要對病毒的特點加緊研究,政府決策要在弄清病毒變異情況、易感人羣及危重症人羣特徵的基礎上,決定下一步的防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