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巧克力竟然源自哥倫布?
有人調侃說,對於加泰羅尼亞是否該獨立,西班牙人意見分歧很大,但在“生活中不能失去巧克力”這一點上,卻是態度一致。西班牙人對於巧克力文化,已經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
嗜甜如命的西班牙人年均消費巧克力3公斤。雖然德法等幾個歐洲國家,領先於西班牙,但西班牙人會不服氣地說,若論吃巧克力花樣之多,試問有幾個國家可以比?比如說,西班牙人的早餐裡,有一道油條蘸巧克力,很多外地遊客都慕名品嚐過。當地油條其實源自南美,但到了西班牙後,當地人覺得蘸上味道濃郁的巧克力醬,配上一杯咖啡,實在是口感一流。最重要的是,巧克力在西班牙實在便宜,所以這樣兩三個歐元一份的早點,是人人都可以負擔得起的大衆美食。
在西班牙逛集市,多半時候其實是在逛巧克力集市,攤位上鋪滿口味不重樣的巧克力——牛奶巧克力、50%黑巧克力、70%黑巧克力、無糖牛奶巧克力、無糖54%黑巧克力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從2008年經濟衰退一路走來的西班牙人還記得,當年市場上曾經走紅過一款“經濟衰退巧克力松露”,是商家用來勵志的產品,鼓勵大家“多吃掉衰退,保持樂觀”。美味的巧克力配上罕有的簡樸包裝,寓意深遠,一些西班牙人一直留着包裝紙,珍藏這段記憶。
每年的10月12日,是西班牙的國慶,這也是紀念哥倫布在1492年抵達美洲大陸的日子。在西班牙,你可以買到一款名爲AMATLLER的知名品牌巧克力,它的包裝上印着西班牙大航海時代最鼎盛時期的船隻。16世紀初期,當哥倫布來到墨西哥時,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並親自品嚐後,便在1528年帶回了西班牙。從此西班牙人學會了將可可豆磨成粉,加入水和糖,加熱後飲用,這種被稱爲“巧克力”的飲料深受西班牙人歡迎。不久之後,這樣的喝法被意大利人效仿,並且很快就傳遍整個歐洲。
這段令西班牙人津津樂道的歷史,全都記錄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巧克力博物館裡。西班牙境內的巧克力博物館之多,沒有幾個國家能及。這個國家的東南西北都各有一個大型的巧克力博物館,而且風格各異。其中,巴塞羅那巧克力博物館的特色是巧克力雕塑。博物館擁有聖家大教堂、堂·吉訶德以及海綿寶寶等不同年齡參觀者所熟知的巧克力雕塑。
加泰羅尼亞首府巴塞羅那市中心的拜德利秋步行街,遍佈巧克力商店和熱巧克力咖啡館,濃濃的巧克力香提醒訪客,這裡是所在地區巧克力製造中心。
雖然加泰羅尼亞的獨立問題暫時擱置,但很多當地人擔心,一旦加泰羅尼亞選擇獨立,那麼當地巧克力進入歐盟市場就需要再議了。說到這個問題,一些上了年紀的當地老人會用一部電影的西班牙語片名《巧克力情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富裕的加泰羅尼亞如今想脫離西班牙,就像這部片名所暗含的諺語意味一樣,或是因爲情緒上怒髮衝冠,或是因爲自己的慾壑難填,不知道自己究竟還想要得到什麼,但如果做出了歷史性的錯誤選擇,那自己乃至後世子孫的人生巧克力,味道就不再可能像如今這般濃郁香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