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AI時代的蘋果,一步慢步步慢

在華爲三摺疊炸出19999元起售價前,蘋果率先發布9月新品。

除手機系列iPhone 16、Apple Watch Series 10及AirPods 4外,蘋果依舊將人工智能系統"Apple Intelligence"作爲賣點。

iPhone 16是人工智能手機,還是更專業的相機?這個靈魂考問,是對蘋果新品的疑問,也是對AI時代蘋果的疑問。

這個賣點很不"蘋果"。

透過發佈會對"Apple Intelligence"的展示,很難看出它是AI技術的競爭力。畢竟,競爭力是顛覆的軟件模式,是讓消費者看到未來已來的想象空間,是夢想照進現實的科幻設定,是競爭對手還未探知的可能性。

唯獨不該是大多已在安卓手機上實現AI功能。在2024年推出一項被友商玩爛的功能,意義早就不大。

近十多年間,蘋果憑藉軟硬件生態一體化,遙遙領先。作爲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受矚目的科技公司",市值長期稱霸全球。

從上一代智能手機的引領者,到AI時代的追隨者,蘋果曾經領先的身位越來越模糊。這些年,大家嫌棄蘋果創新不足,圍繞iPhone新品的詬病,外行人看到的總是設計上平淡無奇,內行人吐槽則是功能上的大差不差。

爲了趕上市場期望,蘋果引入生成式AI,但屬於蘋果的具體功能如何完善,以及藉由AI如何實現用戶羣體的擴展,仍是未知。

一步慢,步步慢。在AI開發層面步伐蹣跚和猶豫不決,讓質疑的聲音不絕於耳。此前,蘋果選擇與OpenAI合作大模型,並沒有被視爲一次強強聯合的樣本,反倒被視爲將核心創新能力交予別人的主動放棄。

與其說蘋果的優勢被友商稀釋,不如說是ChatGPT的走紅動搖了峰頂的蘋果。

新一輪人工智能革命悄然讓蘋果原有生態體系的優勢不再,AI能否繼續引領創新,不僅是蘋果保衛蘋果的命題,而是蘋果救贖蘋果的命題。

在最新的蘋果財報中,蘋果最佔優勢的業務,還是鐵打的軟件服務。軟件業務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用戶的沉澱和相關用戶收入的提升。

換句話說,"蘋果稅"可以一直收,但收到多少要打個問號。封閉的生態一旦撕開了口子,軟件服務不再具有絕對的競爭力,對蘋果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在中國市場,蘋果面臨的市場危機同樣具象化。不僅與華爲的一決高下,還包括與衆多國產品牌的強強相撞。華爲、小米、榮耀、OPPP等產品節奏走向正軌,在中國手機市場取勝早已今非昔比。

有意思的是,9月10日,在這場預熱太久的有意"撞檔"中,蘋果意外扮演了性價比之王的角色,而華爲則要在高端化的道路上走到底。回到二十年前,手機市場的性價比之王,還是被蘋果親手打敗的諾基亞。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