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鈴意味着什麼?要讓學生在課間"野"起來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餘民強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學生看來,校園裡最動聽的聲音就是下課鈴聲。中小學生父輩祖輩或許還記憶猶新,只要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像野馬一樣衝出教室,在校園裡跳繩跳房子、踢毽子、打彈珠、掰手腕、滾鐵環……當然,也不乏有打破窗戶玻璃或者崴了腳、擦破了皮的,手腳骨折之類的事情也偶有發生,那時的課間十分鐘並沒有因爲發生安全問題安靜下來,頂多就是當事學生安靜幾天,絲毫不影響課間十分鐘的熱鬧。

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在於學校教師的無限安全責任壓力。以“學生課間受傷向學校教師索賠”爲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結果約22,900,000個。學生課間活動受傷,家長維權無可厚非,學校和教師最怕的是,學校和教師盡到了管理、教育之責,家長卻認爲學校管理有疏漏,沒有預見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學校和教師要負主要責任。更有甚者,即使學校教師沒有責任,爲平息事態,“無過錯責任賠償”也會將學校和教師置於被動位置。

不知何時,校園中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變得異常安靜。有媒體調查發現,課間圈養情況全國各地中小學校普遍存在。不少學校以強調紀律爲名,想方設法讓好動的小學生安靜下來,美其名曰文明休息”。有的學校甚至有些不像學校,不僅聽不見讀書聲講話聲,學生走路都是輕輕地。

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喝水嗆了,吃飯噎了,走路崴了腳,出門和同學撞了……不可預見的事情很多。若一發生安全事件就指責學校、老師管理疏忽,不但不公平,也會給學校、老師帶來陰影。在無限安全責任面前,爲了避免學生間碰撞、摩擦,學校和老師只好壓制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空間,把學生牢牢控制在眼皮底下。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對學生來說是“災難”,對學校和老師來說何嘗不是無奈之舉。

“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一經披露,輿論便一邊倒地指責學校和教師,有的認爲這是學校懶惰,管理粗暴;有的認爲教師教育理念落後,教育方法簡單……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要讓學生在課間十分鐘“野”起來,亟需多方聯動,爲學校和教師解除無限安全責任的壓力。

首先,學生家長要充分信任學校和教師,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要冷靜分析原因和責任,不能把責任一股腦兒推給學校和教師,應該依法維權、理性維權。

其次,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指導學生進行安全有益的課間活動,加強課間安全管理,避免危險事件發生。

再次,相關部門細化學生校內安全事故處理的法律法規,明確學校和教師的責任,取消“無過錯責任賠償”條款,切實解決學校和教師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