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需求熱 全球設備市場錢景俏

Micro LED被視爲下一世代顯示產品,未來可望廣泛應用在車用領域。圖/本報資料照片

OLED面板智慧型行動裝置滲透率,2023年估達四成。市場預估相關投資在2022年將有大幅度成長。圖爲友達摺疊面板。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平面顯示器設備市場規模

經濟部技術結合面板產線製造能量,轉型非顯示產品商機,讓面板產線切入高值的新世代半導體封裝製程產業應用價值提升十倍。圖/工研院提供

OLED、LED面板顯示特性之比較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各國發布一連串封城、限制交通等禁令,進一步衍生出宅經濟需求,包括在家上班、線上購物及居家娛樂等帶動資通訊等3C產品需求,其中,對於顯示器面板更是不可或缺,推升動能尤爲強勁,使得全球2020年顯示器設備市場成長19%,達到135.2億美元。

在顯示面板技術發展上,液晶顯示器(LCD)產業步入成熟期,LCD投資將以提升產能、降低成本爲主要訴求。而全球大尺寸LCD面板產能需求因疫情而推升,自2020年第二季開始出現強勁的成長,依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0到2025大尺寸LCD面板年產能複合年成長率預估可望達2.2%。

繼LCD之後,「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技術製程已成爲各大廠投資重點,OLED相比LCD擁有高亮度、高對比的優勢。OLED最大宗的應用市場爲手機移動式載具,預估2020到2025年手機用面板出貨量複合成長率將達3.1%,而OLED面板於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滲透率,2023年預估可達四成,逐步成爲市場主流。OLED投資預估在2022年將有大幅度成長,2023年起顯示器設備市場預估僅有OLED設備的需求。

繼OLED之後,「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被視爲下一世代顯示產品,臺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廠商都爭相投入,但目前尚未有實質性量產技術突破,在技術未成熟之際,中繼技術Mini LED率先投入終端應用市場。

韓廠躥起 搶食日商大餅

目前全球顯示器設備技術發展上,雖然日本掌握顯示器關鍵製程,包括曝光、蝕刻、鍍膜等設備,尤其是OLED蒸鍍設備,日本廠商更是重要量產設備的供應者。不過,韓國近年逐漸崛起搶攻市場,2020年全球十大顯示器設備供應商中,就有4家爲韓國廠商。

2020年疫情推升顯示器設備需求,但日本銷售值卻衰退18%,除了市場佔比從2019年40%下降至27.5%外,另一方面是OLED製造產業,韓國掌握八成市佔,挾此優勢,韓國積極建立上游產業鏈,包括顯示器的材料與設備,因此逐步瓜分掉日本市場比重

內需撐腰 大陸加碼設廠

除了日本、韓國外,中國大陸靠着龐大內需市場爲後盾,積極將顯示器設備列爲推動產業自主的重點,全力投資高世代生產線。中國大陸顯示器設備市場爲全球顯示器設備市場之重點,佔有八成以上的比重。除2022年韓國預估將會有42%的OLED設備市場需求之外,中國大陸的投資計劃,對於全球顯示器設備市場規模及趨勢,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

Micro LED將成未來主流

全球顯示器大廠將OLED視爲主流技術發展,因此,2020年OLED市場雖然受疫情影響而下滑,但OLED投資亦持續進行,佔全球顯示器設備市場65%。不過,OLED仍有其特性限制,像是在戶外、車用等嚴苛使用環境上應用,對於OLED就是極大挑戰,且在大尺寸量產上也遇到瓶頸。因此,在這幾年顯示器重要展會上,Micro LED以終極顯示器之姿嶄露鋒頭,Micro LED相比OLED,不但擁有更優秀的亮度、對比與色彩飽和度,更具備環境耐候性並適用軟性面板之結構,同時也能符合高穿透性、高顯示亮度要求的透明面板技術。

各國大廠積極投入Micro LED研發,但目前Micro LED在數百萬、數千萬畫素量級、微米尺度等級,所面臨生產製程均勻度控制、轉移組裝良率關鍵技術瓶頸尚待突破,預估尚須2到3年纔有機會進入量產階段

在Micro LED技術未成熟之時,延續現有之LED產線,發展LED微縮技術,中繼技術「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應運而生。Mini LED可應用於戶外訊息看板工業用、車用等,搭配軟性基板,能有良好的壽命、顯示品質可靠性、異型結構和曲面顯示等特性,極具競爭力。在要求高階影像品質之電競筆電、電競熒幕市場,Mini LED技術已陸續進入,但具優異顯示特性的Micro LED產品,仍是各家面板廠商努力的終極目標

先機系廠卡位要快

綜觀全球顯示器設備市場,OLED已逐漸成爲主流,韓國面板廠商掌握主要OLED產能佔比,而OLED設備則以日本、美國、韓系廠商爲主。這些顯示器設備廠商均跨足顯示器及半導體產業,而半導體也是下階段成長動能之產業。面對下世代的Micro LED關鍵設備,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製程設備領域,目前均屬於技術開發階段,臺灣設備廠商可以加速佈局腳步,以因應未來市場變化,掌握先機。(本文作者爲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邱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