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萬科,應該怎麼辦

事情過去幾天了

所以我出來聊聊了

大家好,我是盧俊,真是好久不見啊

又是好久沒在這裡創作了,所以今天我來了

01

事情我想各位也都知道

週四晚上的萬科刷屏了

我的朋友圈談論萬科的大概有兩個方向

一種是各路媒體人在朋友圈披露自己的內幕消息,一種是各種地產人發着各種打油詩般的感慨

整體的內容大概都在表達一個意思:果然不出我所料

看得我恍惚,也看得我感慨

我五千多人的朋友圈,竟然沒一人站出來說一兩句客觀公道的話

我不禁想問:萬科真的就淪落至此麼

02

關於萬科,我當然沒有內幕消息

哪怕有,我也不屑於用來當成標榜自己的籌碼話術

對於萬科來說,此時此刻真正難的是什麼

是那些業績票據之類的東西嗎

我覺得都不是

當年可口可樂總裁說過一句話:哪怕一把火把這家公司燒的一無所有,就靠着可口可樂四個字就能東山再起

對於萬科我對他的數字一點興趣都沒有,我關心的是

萬科靠着萬科這兩個字,還能不能東山再起

03

對於萬科來說確實和其他品牌不一樣

它代表着過去20年上個週期房地產裡最鮮明也是最耐久的一個標籤

沒有之一

如果這個品牌倒下,某種程度上是對過去30年房地產的系統性的否定

包括大部分的地產從業者對於行業本身的判斷都會帶來絕望

這就是萬科投射在每一個地產人心中的種子

每個地產人都可以問問自己,誰沒有認真系統性的學習、模仿、抄襲過萬科

所以

關於萬科到底會怎麼樣,反而業內人的關注更加勝過於其他

以下內容我作爲一個入行15年的地產從業者,也聊聊我個人主觀的看法

04

萬科的難,是在於萬科是一家典型的依附房地產而生的大企業

那麼房地產不好的時候,萬科就不可能特別好

而且也是因爲規模大,也沒辦法像其他小品牌一樣走差異化路線吃到點悲觀紅利

當年爲了規模而衍生出的一切業務,如今都成爲了那拖的後腿

套用一句互聯網很熱的詞:過去你成功的理由決定了如今你的失敗

對於萬科來說確實如此

圍繞着規模時代而生的機制在現在的一切一切都受到了考驗和挑戰

這還是比較容易看到的

05

另一個可能被忽略的軟肋

其實就是萬科的從業者

這件事本身鬱亮在幾年前的內部郵件也有過反思:如今的萬科人甚少有經歷過2008年

也就是現在的萬科從業者更多都是快週轉時代下孵化的人才

換句話來說都沒有系統性的面對過風險

這樣的團隊是否有能力對抗當下的週期,這確實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06

如果以上都是因爲大導致的因素

那麼對於萬科來說還有一件事在如今這個時代裡顯得很不討好

那就是商業化

一家企業商業化正常麼

其實再正常不過,合適的產品投入合適的成本最後賣合適的價格

商業化其實是非常職業化的結果

對於一家盈利性爲主導的機構來說無可厚非

但是在當下商業化的舉措反而容易成爲情緒宣泄的出口

07

商業化的典型就是當房子以賣作爲商業化的終點

那麼大概率在賣的時候,說的就會比做的進行適度的美化

另一個作爲期房的特性,因爲賣的時候還沒做好,所以一般來說理論表達也會好於實踐呈現

這兩件事當然也在萬科身上有發生

對於萬科而言,極少在一個項目的賣房之後依然給用戶帶來驚喜

雖然這件事在其他房企裡同樣存在

哪怕萬科也同樣如此

而這些聚集在項目上每一個個體的碎碎念

日常可能感覺沒什麼,但是在品牌如果受到干擾之後,這些輿論就會成爲加速推倒品牌的那股力量

輿論的作用,大概表達於此

08

縱然其實很多時候萬科也覺得委屈

比如很多時候的項目是聯合開發的,比如有些項目地價都比售價要貴了,比如很多建築規範前後審覈標準不統一……

很多事情在具體事項上萬科都能說得出道理

但是輿論就是如此,沒有道理只有情緒

這恰恰是最沒有辦法用商業化的方式來處理的工種

而且這個時候也不適合太多的發聲,說多了反而給人心虛的感覺

你說難不難,怎麼都不是

09

這或許就是王冠之重

你說萬科沒問題嗎

一定有問題

從上個週期而來的品牌在當下一定有他原罪的部分

不過那是週期之殤

但卻也要萬科來解決

這正是王冠之重

萬科未來應該怎麼辦

我沒在什麼大公司做過高管,自己創業也就一般般,混到現在就是一個臭碼字的

不過我卻非常想給當下的萬科提點建議

10

第一,可以啓動一波老萬科迴流計劃

招募一批08年以前加入過萬科的前萬科人,他們經歷過淡市也受過早期萬科品牌的薰陶,這個時候需要一些理想主義情懷的迴歸

第二,在重用一批入行3年左右的新人

這波人雖然新,但是沒有傳統地產人的戾氣和油膩,這是這個時代裡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兩撥人全部下沉到項目,但是分別負責兩個方向

讓老萬科人負責一個城市的核心地段的塔尖項目

他們的責任就是讓一個項目的前期概念可以充分的兌現,超配的兌現,絕對的兌現

做到百分之兩百的兌現

後端的所有投入都是超配,最好做出全維實景示範區,營銷階段就把小區公共區域實景做好

在後端交付維度創造出足夠多的期待

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通過最簡單的體驗就感受到產品主義在萬科體系內的迴歸

而新人負責剛需和剛改這類萬科的主流主導項目

用新人創造出非標感,用新人創造出差異性

給市場的感覺就是:萬科沒有那麼追求標準化了

這也很重要,標準化的烙印在萬科身上太明顯了,現在的萬科可能做不到去標準化,但是起碼要做到營銷去標準化

11

爲什麼這麼說,確實單盤主義這四個字對於現在的萬科來說更加重要

現在沒有什麼比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更能表達萬科此時的價值觀了

少說多做,用項目表達自己的態度,用項目弱化市場對萬科的既有印象

然後一點點靠時間來感化

12

第二件事,可能說出來大家覺得無聊,但是我卻覺得這至關重要

現在的萬科需要重啓萬科週刊這本雜誌

而且是實體雜誌

萬科不要忽略業內的力量

在這個週期內不向業內輸出價值觀,那麼很有可能C端市場的口碑也不可能根本性立足

萬科之所以在早期有光環,萬科週刊這本雜誌起到了絕對的作用

通過這本週刊讓大家知道萬科在怎麼思考以及爲什麼這麼思考

這成爲了在關鍵時候支撐萬科的重要力量

其實我也不太知道爲什麼後來這本雜誌就不做了,但也正是因爲這些內容的斷層,讓外界如今想起萬科的時候,好像心裡都少了點念想

強烈建議恢復這本期刊雜誌

主編是誰我都想好了,如果感興趣可以來問我

13

品牌不是一夜建成的,當然也不會一夜倒下

如今對於房地產企業的品牌,無非兩個關鍵

第一你爲城市輸出什麼樣的項目,第二你爲行業在表達什麼樣的理念

除此之外,能做的,就是繼續戰鬥

我其實一直沒忘掉在寶萬之爭最激烈的時候萬科半年報的現場,所有媒體記者都在等待着萬科會出來說什麼,那個時候的鬱亮面對鏡頭拿着一個ppt在認真和大家分析整體市場環境和行業趨勢的東西

這就是繼續戰鬥的力量

不論外界如何自己都在專業的體系上持續不斷輸出的那股力量

萬科應該這麼救

一直都只有一個辦法:自救

江湖軼事總是最快被人遺忘,時間總是會讓人看清楚那些持之以恆的到底是什麼

14

愛是軟肋,愛也是鎧甲

如果這個行業沒有萬科,那該有多無聊

他媽的

以上爲正文,來自真叫盧俊

這是真叫盧俊公衆號的第5827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