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學會了適應新形勢
12月6號,香港新世界發展宣佈,爲了響應“居者有其屋”,將以成本價(市價的5-6折)出售高品質、可負擔的住房。
他們打算先拿出300套住宅單位作爲試點,等到發展成熟後,再擴大規模。實用面積在28到51平米的一室至三室。
共同富裕的號角已經跨過了香江,普照了香港的皇后大道。
據說,爲了推出相關方案,新世界發展成立了非營利企業“新世界建好生活”。在具體落地方案上,新世界發展煞費苦心地推出了兩種方式:
超低首付,首付比例可以低至5%;
漸進式供款,買家可以先就50%的房價計算貸款,剩餘50%的房價可以在10年後,一次性或分階段還款。
有網友說,杭州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就是這樣的,最低50%市場價,可用公積金和按揭貸款,剩餘部分屬於政府所有,有條件時可以購買剩餘部分產權,變成完整的商品房。
消息發出後,有新聞說這一動作將改寫香港樓市歷史,讓年輕人看到了買房的希望。
很難想象,這樣體現政治覺悟的事情,會發生在香港的開發商身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樓市暴跌,很多富人低價拋售土地、房產。當時,一些具有投資眼光的人判斷,這只是階段性的困難,果斷買入。其中就有後來的“地產四大天王”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郭得勝。
五年後,香港樓市全面復甦。當時買地、買房的投資人大賺特賺。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成功上市,四大天王逐漸發展成四大家族。
接下來,香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模式。他們的經濟極大繁榮的兩個重要基石,一個是地產,一個是金融。
後來,香港的董先生原計劃通過增加土地供應數量來解決香港居住問題,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利用十年時間解決香港住房問題,不巧的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計劃就此作罷。
之後,香港的樓價一直居高不下。以四大家族爲代表的頂級富裕階層,在香港也獲得了不一般的話語權。
再後來,香港的這條道路,香港房企的成長路徑,一度成爲了我們的學習對象。
但當下,在內地,新世界發展的同行們正在經歷一場煎熬,他們以一種慘烈的方式,開始被動地踐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導向。當恆大、花樣年、佳兆業這樣的開發商,終於意識到“房住不炒”的重要性時,事情已經有些晚了,這些房企,已經危如累卵。
香港樓市依然非常堅挺,但那裡的開發商顯然已經意識到,形勢已經發生變化,並且到了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的時候。
在政策敏感性這件事上,香港的開發商再次讓內地同行們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