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反映:消金利率高、暴力催收多,消金公司迴應來了!

消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已成爲服務“新市民””羣體的重要金融力量,爲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消費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因爲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存在利率手續費過高、暴力催收等不當行爲,成爲消費者投訴的焦點,並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密切關注。

今日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後發現,近年來,這些公司正積極加強定價措施、完善催收管理等消費者保護措施,旨在通過自我約束和內部規範,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焦點1:消金利率

“約七成花唄用戶沒付過利息”

近期,不少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消費金融產品的貸款利率方面。

據北京商報報道,長銀消費金融App面向個人用戶推出信用貸款產品“暢開花”,記者體驗後發現,除了審覈後明確的23.4%的貸款利率外,罰息年化利率也高達24%。經過計算,長銀消費金融該筆貸款的綜合成本不僅突破了24%,更是高達36%以上。

據業內人士介紹,消費金融產品的定價主要受資金成本、風險成本、獲客及運營成本的影響,由於消費金融公司不能直接面向公衆吸收存款,其融資渠道涉及同業拆借、股東存款、ABS、金融債等,融資成本相對較高。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共有14家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成本在4%以下,有6家爲4%-4.5%(含),4家爲4.5%-5%(含),1家超過6%。

此外,消費金融公司與銀行錯位發展,面向客羣較爲下沉,主要服務中低收入羣體,這類金融消費者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風險成本也遠高於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

聯合資信發佈的《消費金融公司2023年發展回顧及2023年展望》報告顯示,2022年消費金融公司客戶加權平均綜合定價均在24%以內。在30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有8家的綜合定價在18%以內,12家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在18%以下,其中3家降至12%以內。

“我們的手續費與信用卡的利息比基本持平,在消金行業裡定價是偏低的”,螞蟻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其消費金融產品以花唄爲主,有長達41天的免息期,約七成的花唄用戶從沒支付過利息。

焦點2:暴力催收

“不當行爲要受罰 無法還款可減免”

近年來,除了利率高成爲消費金融行業投訴的熱點之外,“暴力催收”問題也備受關注。消費者普遍反映,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催收過於頻繁、使用語言恐嚇,甚至向無關人員泄露貸款隱私等不當行爲。這些催收亂象,不僅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批評。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因爲催收管理不當而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

例如:2023年10月30日,陝西長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因對合作機構催收管理不完善,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陝西監管局開出35萬元罰單,並責令其改正。同年11月7日,杭銀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也因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貸款利率風險定價機制落實不到位,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罰款55萬元。

那麼,負責任的消費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優化催收管理呢?

“在還款日臨近時,我們會通過短信和App推送的方式提醒用戶還款,絕大多數用戶都會按時歸還貸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螞蟻消金負責人表示,“對於那些因特殊原因暫時無法按時還款的用戶,我們會與用戶覈實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幫扶政策,如減免、延期等服務,幫助用戶渡過難關。”

中原消費金融貸後管理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高度重視個人信息的保護,採取嚴格的措施保障信息安全。除此之外,公司建立了智能質檢系統,100%覆蓋催收人員對客戶的催收行爲,及時預警,及早修正。該公司還制定了催收準則和話術指南,並定期對催收員工開展合規性培訓。“我們還設立了專門的投訴處理機制,便於借款人對任何不當催收行爲進行投訴”,該負責人強調。

焦點3:納入徵信

“只要信用好 網貸不影響房貸”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活動被納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消費者普遍關心“網貸納入徵信是否會影響房貸”。

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徵信系統提供信貸信息,消費金融公司作爲持牌金融機構,向徵信系統報送信貸信息是法定義務。近年來,隨着徵信系統推進,花唄、京東金融、美團借錢服務、抖音“放心借”服務、360借條等均已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並會在用戶的個人信用報告裡體現借還情況等。

對於消費者關心的“網貸納入徵信是否會影響房貸”這一問題,紅星新聞記者諮詢了多家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及貸款經理。他們表示,銀行在爲客戶授信或發放貸款前,會查詢客戶的信用記錄,重點關注是否有貸款逾期、信用卡逾期等不良記錄。如果借款人具備較強的還款能力並且保持徵信良好,使用“網貸”產品並不會對申請房貸造成不良影響。

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經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納入徵信系統對於借款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建立和保護個人信用的良好機制,受到監管的持牌金融機構更加規範,金融消費者切勿衝着“不上徵信”選擇一些非正規民間金融機構,以免遭遇“套路貸”引發不必要的金融糾紛。

銀行業人士表示,金融消費者一定要理性借款,同時按時履約還款,珍惜並維護自己的良好信用記錄。

紅星新聞記者 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