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評級遭兩大投行下調

近日,摩根大通與瑞銀兩大國際投行相繼下調小米集團(01810,以下簡稱“小米”)的投資評級。

3月10日,瑞銀將小米的目標價由33.5港元提升至60港元,相當於預測2026年市盈率27倍,同時調整小米評級,從“買入”下調爲“中性”。瑞銀稱,小米股價年內累計漲幅近60%,已體現其業務實力與增長潛力,但產能或限制其智能電車業務爆發。不過,仍看好其智能手機、loT(物聯網)和EV(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截至3月10日收盤,小米股價下跌2.76%,報52.85港元。

摩根大通於3月18日也將小米的評級從"增持"調降至"中性"。摩根大通認爲,小米當前12個月遠期市盈率達40倍,目前的估值已近歷史峰值,僅次於騰訊(00700)和阿里巴巴(09988),超越比亞迪(002594)約17%。

據摩根大通分析師計算,在剔除核心業務和現金價值後,小米當前股價已隱含其未來電動車業務的最佳預估。包含2030年預測的175萬輛,或2035年預測350萬輛的出貨量,相當於2025年預期的5倍以上。而特斯拉達到180萬輛耗時15年,比亞迪於2024年才達到430萬輛。

摩根大通預計小米2025年智能手機收入增長20%,但因爲2025年消費補貼影響,到2026年可能放緩。其互聯網服務收入增長仍然緩慢,核心收益預計在未來2-3年內保持中等增速。

3月19日,小米股價盤中達到近期最高點59.45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