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培麗/『策展』如何有意思
圖、文/蕭培麗
策展是這幾年隨文創事業而興起的名詞,策展的活動無外乎是就人物或是事件或是年代爲主題規劃,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新創詞句的技巧性競技,似乎也屬這類的居多。
以畫展來說,最常看到的是幾年的回顧展,某幾人的聯展,紀念展,以時間序列排列,或是以創作區分來展出。上述都有歸納的統整作用。就像一篇文章平鋪直敘不會出錯,也比較有系統。
創作展則最常見到的是主題性的展出,用一個清楚的主題讓觀衆不去做其他思考,直接被導入展覽的情境。掌握人們普遍習慣被告知的安全感心態,是策展人最好的策展方向。誰也不能否定策展就像是一道被告知答案的題目,進去直接看到答案,也值回票價。
這幾年來興起的就是主題性的展覽,給一個定義,讓觀衆自己加入定義內成爲認同的一分子,讓人印象深地的簡單生活節,就是一個成功的策展主題,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人性,容易以價值觀和某種嚮往而喜歡該項展覽。
在策展人主觀的策展下,展覽顯得有秩序,也連帶造成一股社會生活指標。隨之而來的商機又可以形成另外一個展覽。形成主題性策展的連鎖商機。
過度發展的結果,因而出現名實不符的策展。有時候看到名稱很偉大,但走進去卻是一連串的商品買賣,策展這兩個字的質感,隨着越來越多的策展單位、個人加入,已經不再具有令人驚喜的發現。雖然主題性策展仍然是市場最大的展覽模式,商業氣氛大於文創氣質,似乎應該再求精進。
至於蓬勃的畫展,來自海內外的知名藝術家、美術館則是有一定的水準。因爲作品本身和藝術家自己的藝術史價值不言而喻。比主題性策展更能集中展覽的內容和重量。史博館的常玉畫展,故宮的奧賽美術館作品展,都是作品和藝術家本身就已經是關注的焦點,畫作在現場以時間或以內容區分,都不影響觀賞的心情。
文創發展在臺灣已經有很長的時間,從空間的建立如華山,松煙,高雄的駁二,到物的呈現,成熟度令人總有喜悅,空間從室內到室外,這幾年興起的地景藝術難免還是有抄襲鄰近國日本或他國的模式之勢。
前些時日在大阪看了一場爲慶祝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成立四十週年的展覽,來自知名英國藝術家瑞安甘德策展的名爲(前所未有的精彩故事),爲慣有思考的策展帶來一些新的空氣。生於1976年的瑞安甘德是藝術家、策展人也是作家,擅長把人們的思考轉爲困惑再予以解答,他曾經爲adidas設計了一雙手繪鞋底污泥的鞋子,傳達一種遊戲生活的態度,受到市場熱烈反應。而他的創作喜歡精簡,樸素。減少視覺多樣的分散,好讓觀賞者可以集中欣賞本身,還能清晰的回味。
這樣一位特別的藝術家必須在國立國際美術館這四十年精選的蒐藏中,如何做出一場足以紀念成立四十週年又傳達藏品豐富美術館的特別展。最常看到的應該會是以中西方來分,或是以畫的畫派或時間序列來區分,但瑞安甘德思考的是,他是畫家,跟蒐藏家的眼光不一樣,有落差。國立國際美術館最常作業、最專業的就是選畫、確認、展示。爲大衆保管有歷史價值的藝術品。
▲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相似構圖與主題。
而他是一位藝術家,要去做這些事就像孩子選糖果,哪一個都好、哪一個都想要。於是他在茫茫大海中,決定縮小目標,用自己的方針來決定。他想到人性的喜好與好奇心,人們喜好比較的心理,於是他設定了『成對和組合』的觀念。,如果同時展出兩個相似的作品營造遊戲的展覽,人們在觀賞時應該會自然的想以連想建立兩者間的關係,因此帶給觀衆評論差異與衝突的趣味。
他還發現其實藝術即使時代不同,或是樣式、素材不同的作品,甚至差距一百年,也會發生無意識的剽竊現象。藝術的創作仍然會在人類的生物物理性質中,不存在發生個性天才的可觀事實。也就是不會無中生有,即使是抽象的創作也不例外。
他的這種思維和策展,一方面也顯示出策展人對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所有藏品的暸若執掌,也顯出他對藝術的深度與廣度,對策展提供一個有趣味的角度和發展思考。民衆在欣賞時有趣味遊戲的感覺,活化藝術的動態,藝術的嚴肅性被包裝在輕鬆的感官裡。
▲不同素材類似主題。
除了國家級藝術館之外,幾乎大部分的策展是爲了提升人類的視覺,然後在視覺刺激中,得到欣賞帶來商業效果,全臺灣大大小小的策展,有時候讓人感覺大同小異,或許未來思考的方式可以有所調整,畢竟人類的視覺語言,不是個人的,大多可以是財團,企業,畫廊等等所創造的,視覺語言就是策展的語言。
策展的思考方式不是慣性思考(時間、空間等等),應該是挖掘人性需求,滿足好奇的一個深度出發,那麼即使是靜態的展覽,也會在人性驅使下,看到商業發展和文創的商機。
……………………………………………………………………………………………………………………………蕭培麗,ETtoday撰述副總編輯。政大EMBA科技管理研究所。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研究所。曾任中天香港財經主播,東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財經組長,中廣記者,黨營事業華夏投資公司顧問,東森大陸事業部顧問,臺灣民俗村顧問,卓越雜誌顧問、新超科技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