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沉迷卡牌盲盒“一擲千金”,商家“成癮投喂”有多缺德?

據央視《財經調查》報道,目前市場上有一種叫做卡牌盲盒的產品,在未成年人羣中無序銷售,孩子們動輒花費幾十元、數千元,有的孩子甚至在一年內花費5萬多元購買這類盲盒,家長們很是苦惱。這小小卡牌的破壞力不容小覷,有的孩子因爲卡牌互相攀比或沉迷即時刺激感,除了豪擲數萬元買“高階”卡牌,有的孩子甚至爲了卡牌於商鋪行竊、偷刷家長信用卡,出現明顯的“成癮性”傾向。

據《法治日報》調查發現,卡牌的玩法類似於抽盲盒,越稀有的款式越“值錢”。有的孩子爲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卡片,會購買整個卡盒來加大抽中的概率,這被稱爲“端盒”。這類玩法加上精美的外觀,搭配短視頻、直播等營銷推廣手段,讓一些小學生難以抗拒。一些人爲此不斷“復購”,或是高價買入他人抽中的卡牌,花錢如流水而不自知。

值得警惕的是,類似卡牌與之前引發關注的糖紙、煙標不同。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作爲卡遊的核心產品——集換式卡牌,銷售收入高達16.75億元,佔卡遊公司總收入的85.8%。這一數據顯示,卡牌盲盒已成爲遊戲、玩具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如今卡牌的玩法更具“成癮性”,它背後伴隨的是從生產、評級到銷售、直播的一整條產業鏈,在各種規則的引導下,對孩子展開了更強大的“收割”攻勢。比如,卡牌評級制令孩子爲了獲得高位卡而不斷購買、拆包、端盒;直播間誘導銷售,並未對未成年買卡行爲進行限制,反而誇大炒作、暗藏各種套路。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盲盒經營行爲規範指引》中的相關規定,未成年人是不可以獨自購買卡牌盲盒的。商家向8週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確認已取得監護人的同意。但就現實情況看,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未成年人購買卡牌盲盒似乎都更接近於一種毫無限制的狀態。作爲卡牌盲盒產業鏈的企業,並沒有承擔起相關責任。據報道,大多數直播間雖然掛着“未成年人禁止下單”的標語,但實際上形同虛設。比起是否成年,主播更強調“一經拆開,不退不換”。

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直播間還套路滿滿。中卡的概率都是設置好了的,中和不中,主播完全可以控制。這類直播間一般還會有很多“託”,這些“託”不僅藏在直播間公屏上“刷熱度”,還會僞裝成下單的買家,刺激觀看者下單購買。而當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豪購卡牌後,家長要想申請退款卻不容易。

針對小學生“沉迷抽卡”,重要的是阻斷商家的“成癮投喂”。市場監管部門應該依據相關法律加大對卡牌盲盒銷售、評級等交易的規範,不能讓明顯超出了未成年人心智的“生意”不加約束地“收割”孩子。平臺也要擔負起責任,對“拆卡主播”和相關內容進行更細緻地審覈,一旦發現違規情況應及時處理。

無論如何,對未成年人“沉迷抽卡”現象理應引起重視,不能讓小小卡牌的風潮失去控制。只有對商家營銷行爲進行限制,對購買者准入機制加大監管,對公衆進行宣傳引導,各個層面共同應對,方能真正趨利避害。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