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鷗來臺了 桃園沿海導覽體驗開跑

桃市府辦理2023候鳥漫波啾一夏活動,3至25日規畫每週例假日提供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與闖關遊戲等,帶民衆深入認識小燕鷗生態。(蔡明亙攝)

每年5至7月爲二級保育類小燕鷗繁殖季,桃市府辦理2023候鳥漫波啾一夏活動,3至25日規畫每週例假日提供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與闖關遊戲等。(蔡明亙攝)

每年5至7月爲二級保育類小燕鷗繁殖季,牠們遠從澳洲飛來臺灣,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直到7至8月再南返,桃園沿海多處皆是小燕鷗的主要繁殖棲地。市府辦理「2023候鳥漫波啾一夏」活動今日開幕,至25日活動期間,每週例假日提供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與闖關遊戲等,以寓教於樂方式推廣夏候鳥生態教育。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每年夏季5至7月是候鳥小燕鷗遠從澳洲飛來桃園的季節,成爲桃園深具環境教育意義的生態資源,感謝中壢東南扶輪社、桃園市野鳥學會等團體,投入心力改善生態環境,未來市府相關單位也會投入更多資源,讓沿海生態資源更豐富美麗、更有助生態循環。

目前每年平均約有150至200只小燕鷗成鳥在桃園沿海現蹤,成爲沿海生態重要指標。蘇俊賓說,邀請家長帶着小朋友一同參與體驗活動,藉欣賞小燕鷗及其棲地,進行沿海生態、生命與環境教育,讓孩子瞭解珍惜環境重要性。

桃園市環保局副局長顏己喨表示,小燕鷗俗稱白額燕鷗,是珍貴的第二級保育類動物,牠們喜歡羣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重要溼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灘、大潭藻礁G1、G2區等皆是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的主要繁殖棲地。

顏己喨說明,近年桃園市野鳥學會積極營造適當棲地,今年更有中壢東南扶輪社投入保育行列,透過推平整地、架設圍籬阻隔人羣及流浪犬進入,動員鳥友志工製作小燕鷗造型假鳥,引導小燕鷗來訪時進駐棲地,在棲地中使用鵝卵石、庇護瓦堆疊,佈置可庇護躲藏的高規格嬰兒房,等着小燕鷗前來育雛,等鳥蛋孵化後,爲雛鳥擋風避陽遮雨。

海管處表示,夏候鳥季生態教育透過寓教於樂方式讓更多民衆認識小燕鷗,同時瞭解小燕鷗遠道而來的不易,進而參與保護行列,爲此特別安排假日體驗活動包含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活動及闖關遊戲等,並與桃園庇護商店愛不囉嗦長庚店共同製作客製化小燕鷗圖樣手工餅乾,只要完成假日闖關遊戲即可兌換。

海管處呼籲,小燕鷗是保育類野生動物,需要大家共同來守護,民衆若5至7月來海邊遊玩或淨灘,務必小心留意,別誤踩帶僞裝色的鳥蛋,若看到鳥媽媽停在地面上也要保持距離,不要打擾牠們孵蛋育雛,也請民衆賞鳥時不使用閃光燈拍照,以不驚擾、不喧譁的友善方式,與美麗的小燕鷗相遇在桃園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