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燕鷗繁殖棲地 桃園副市長率隊會勘降干擾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近日率領相關單位到沿海,現勘小燕鷗繁殖棲地環境。(環保局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二級保育鳥類小燕鷗每年夏季從澳洲飛來臺灣,5至7月進入繁殖期,桃園市沿海多處皆是繁殖棲地,桃園市野鳥學會去年觀察到279只,爲近3年最多。爲改善繁殖地環境,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率相關單位現勘,研議改善方法,將對小燕鷗繁殖的干擾降到最低,他強調這是5月前的工作重點,盼今年可在桃園看見更多小燕鷗。

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指出,小燕鷗在桃園繁殖熱點包括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溼地、白玉海岸及大潭G1、G2、G3區海灘,去年觀測到279只,創3年來新高,雖成鳥總數增加,但繁殖分佈區域改變,推測可能去年大潭G3海灘環境變得更吸引小燕鷗棲息繁殖,使大量小燕鷗提早停棲,不再飛至竹圍漁港。

劉義仁說,小燕鷗在桃園繁殖干擾因素主要有犬貓活動、人員或車輛闖入及猛禽類活動等,因此在小燕鷗飛抵臺灣前,有許多事前準備工作,包括整地、設置假鳥和庇護瓦、修補圍網等,盼降低干擾。

蘇俊賓近日率領農業局、環保局同仁到小燕鷗繁殖地勘查,他表示,再過2個月多,小燕鷗將陸續從澳洲飛來桃園,感謝桃園市野鳥學會長期協助環境改善和生態調查,去年調查到279只小燕鷗,明顯比過去2年增加,看起來有部分改善,但也還存在許多威脅。

蘇俊賓說,環保局和農業局同仁也煞費苦心,除沿海整體環境持續改善,調查小燕鷗習性,儘量維持不過分干擾的空間,這次主要是和動保處、環保局一起研究如何讓附近區域活潑好動的流浪犬,對小燕鷗干擾降到最低,這是5月前工作重點,期待今年在桃園可看到更多小燕鷗。

動保處長王得吉說,動保處在此區域將加強巡查頻率、增加人力清除流浪犬、與鳥會合作順暢通報系統、並與環保局合作禁止餵養人的餵養行爲等,維護小燕鷗繁殖環境。

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長朱健瑋表示,爲打造舒適的育雛環境,環保局與桃園市野鳥學會多年來合作候鳥保育及推廣環境教育,小燕鷗因喜歡裸露灘地,長期生態調查外,每年進行海岸棲地環境維護,設立圍籬、圍網來適當維持賞鳥人士與活潑好動犬貓干擾,野鳥學會志工也製作小燕鷗造型假鳥,引導小燕鷗來訪時進駐棲地,在棲地中使用鵝卵石、庇護瓦堆疊,佈置可庇護躲藏的嬰兒房,等小燕鷗前來育雛。

朱健瑋提到,環保局逐步邀集有意願參與保育團體一同加入守護愛護小燕鷗行列,另每年6月舉行賞鳥活動,藉小燕鷗實地在棲地內駐足、繁衍及育雛,認識小燕鷗求偶、交配、下蛋及育雛階段生態行爲,以寓教於樂方式推廣小燕鷗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