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祖燕鷗保護區登島調查對燕鷗繁殖的影響
筆者爲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研究組成員,長期協助馬祖燕鷗保護區內的燕鷗族羣及繁殖調查,針對日前有民衆指出人爲登島可能造成燕鷗棄巢乙事,認爲應進行澄清,畢竟刻版印象及有限的知識很容易導致妄下斷言,亦是對付出心力者的抹滅,值得令人深思。
在進行任何的研究調查中,我們永遠將鳥的性命安全僅次於人的性命安全,遠高於研究資料的蒐集,只要是會對鳥類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我們都不會去做。而我們對這些鳥類所造成的干擾,是爲了在未來能提供牠們更好的福祉,這是每一個踏進動物研究者所學的第一課。
首先我們來談燕鷗的研究方法吧!國內外有許多關於燕鷗繁殖生物學的報告,即便於繁殖季時進出巢區,只要方法得宜,並不會造成棄巢現象,這也是很普遍的一種調查方法,這類調查的重點在於短時間內輕度的干擾,即可對這些繁殖鳥類的影響降到最低。
有人質疑建設局放人登島,是標準「只許官方放火,不準百姓點燈」的作爲,然而,若惜兵卒之損,定無軍勢之成,不去面對真相總是簡單,如同逃避總是輕鬆,但這卻有可能使我們錯失了挽救牠的最後機會。舉例來說,黑面琵鷺的系放每年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執行,有人會說黑面琵鷺是瀕危物種,所以我們不要去碰牠了嗎?這種干擾是一種必要之痛,就如同我們先前所說,我們對這些鳥類所造成的干擾,是爲了在未來能提供牠們更好的福祉。
而主管機關覈准上島的主要目的,是爲進行鳥類系放,即是在鳥類腳上繫上標記,以供個體辨認。透過系放我們可以瞭解遷移性候鳥的動態,知道牠們對棲地的忠誠性、雛鳥的存活率,亦可透過異地回收,瞭解牠們到過什麼地方,如福建省閩江口即曾拍過我們系放的個體,讓我們瞭解馬祖與閩江口的鳳頭燕鷗可能爲同一族羣,這些資料不但有助於未來保育方針的擬定,也有利教育推廣的深度。此外,在大陸H7N9氾濫之際,燕鷗南遷北返往來兩岸,此番系放的同時我們還做了禽流感採樣,與人身安全息息相關的問題,在在說明了燕鷗保護區登島調查的必要性。
▲馬祖的燕鷗。(記者/陳姿吟攝影﹚說到登島鳥空,筆者認爲有必要從今年鳳頭燕鷗的族羣動態談起,以下爲本會調查資料,每次皆採固定頻率及固定時間的方式調查,以量化數據來分析。
今年的鳳頭燕鷗行蹤頗值得玩味,四月及五月時,首先在鐵尖附近發現小羣的鳳頭燕鷗,約數十隻至100-200只不等,六月中時鐵尖仍僅有數十隻,白廟卻多了十倍,但到六月底時,白廟及鐵尖的族羣數量又接近各半,鐵尖稍多一些些。從四月底至六月底的這段時間,鳳頭燕鷗好像心性未定的遊子,在鐵尖及白廟的角力中游移不定。
然而此一情況再進入七月而逐漸明朗,在上半旬的調查中白廟的鳳頭燕鷗已爲鐵尖的一倍之多,而到七月下旬,白廟的鳳頭燕鷗族羣量越趨增加,而鐵尖的則不斷減少,顯然鳳頭燕鷗決定以白廟爲牠今年的主要繁殖場所。
根據歷年鳳頭燕鷗的繁殖紀錄,幾乎每一年僅會選擇一個島礁作爲主要的繁殖場所,故總結來說,鐵尖的鳳頭燕鷗數量稀少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意外的,因爲今年是選擇白廟作爲主要的繁殖島,自然在鐵尖是無法看到大量的鳳頭燕鷗了。
在經申請覈准的條件下,我們於7/29下午4點30登上鐵尖,上島前記錄到鳳頭燕鷗150只,在島上我們約待了20分鐘,僅發現1只鳳頭幼鳥,然而卻有很多棄蛋,且觀察到許多顆蛋內的胚胎皆已有雛型,顯見是孵化了一些時日才發生棄巢的現象!至於是什麼原因導致棄巢,是否這段時間周邊海域有什麼狀況發生,值得令人進一步探討了。此外,我們於鐵尖記錄到的鳳頭燕鷗,8/2有150只;8/3有110只,皆與我們登島前的數量相去不遠,顯見登島並不影響鳳頭燕鷗的族羣數量。
還有更明顯的事證得以證明登島與燕鷗棄巢無關,即在去年(2013)的燕鷗繁殖期間,我們於八月曾多次登上鐵尖進行系放工作,但並無發生燕鷗棄巢鳥去島空的情況,筆者想去年鐵尖燕鷗的盛況應該許多人都猶記在心,至今在許多貼圖討論區、Facebook等都可以找到佐證,一直到九月初燕鷗南遷前,都能拍到燕鷗滿天飛舞的畫面,顯見登島與燕鷗是否棄巢應無直接關係。
總而言之,鳳頭燕鷗每年多以單一島嶼爲繁殖島,而今年選擇的是白廟,最大量只數超過3500只(黑嘴端鳳頭燕鷗則有7只),故鐵尖鳳頭燕鷗數量較少爲正常現象,其次即便是鳳頭燕鷗主要的繁殖島嶼,在有管制的特定條件下,並不會因爲因人爲登島就發生棄巢。
另外,想要趁此機會提醒關注此事的朋友們:保護區各島礁低潮線100公尺內亦爲管制區,嚴禁任何干擾海鳥的行爲,有時船隻靠得太近,雖不一定造成燕鷗棄巢,但卻讓燕鷗長時間在空中盤旋,而不敢降落至島礁,且時間次數若是頻繁,對於繁殖期的燕鷗影響勢必不小,請大家一同多多監督,還給燕鷗一個更自由的空間!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research@wbst.org.tw交流指教。
●作者爲社團法人臺北市野鳥學會研究組。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