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飛翔/巴拿馬運河七大工程奇蹟 年收上看30億美元
總統蔡英文應巴拿馬政府之邀出席26日「巴拿馬運河拓寬竣工典禮」,因此上任以來首次出訪「英翔專案」將於24日正式啓航。屆時將親臨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擁有百年曆史的巴拿馬運河。
本次「英翔專案」預計飛行4萬公里,走訪巴拿馬與巴拉圭兩邦交國,且去返分別過境美國邁阿密與洛杉磯。除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曾厚仁、外交部長李大維,相關部會次長等人外,義美食品、長榮海運等7間企業代表隨行。《ETtoday東森新聞雲》也派出隨行記者,進行9天8夜近距離採訪與觀察。
至於蔡英文有此行規劃的起因與重頭戲,正是今年3月時受巴拿馬政府來函邀請出席6月26日巴拿馬運河竣工典禮。談起這條百年運河,不僅僅是單純的運輸與經濟層面,從其歷史角度來看,在各國政治角力之間,一條運河卻蘊藏多如繁星的故事。
▼總統蔡英文上任首次出訪「英翔專案」。(圖/記者季相儒攝)
巴拿馬運河的地理位置,位於中美洲橫穿巴拿馬地狹,總長有82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寬152公尺至304公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過去百年來非常重要的經濟航道。
早在1524年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爲了減少船舶往來路徑,便有提出開鑿運河的構想。過了300多年後,法國人雷賽布(Ferdinand Marie Vicomte De Lesseps)組織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預計投下6.5億法郎開鑿。不過,該地區屬熱帶叢林氣候,暴雨洪水嚴重影響工程進行,加上瘧疾、黃熱病肆虐,歷經9年的工程最終宣告失敗。
到了1903年,美國老羅斯福總統看見該運河對美的軍事與經濟影響,並向當時巴拿馬地區主權國哥倫比亞簽訂條約取得開鑿權,但遭到拒絕。爲此,美方則向巴拿馬靠攏,答應協助其獨立,最終美國以1000萬美元取得永久租借權,同時也以4000萬美元取得法國運河開發權。
有了先前法國人失敗經驗,美國先行進行消除黃熱病工程,接着纔派遣運河工程師前往,歷時8年時間,於1913年10月正式竣工,把法國出資的3億美元算在內,總計花費6.7億美元,整體計算下來,勞工死亡超過5千人,耗時33年,動用4.4萬名工人。
巴拿馬運河被喻爲世界七大工程奇蹟,在1930年時美年乘載量是8000萬噸,2012年則來到3.4億噸,可以想見其經濟效益。據統計,光是世界商業航運約5%通航此運河,每年帶給巴拿馬10億美元收入,而本次拓寬工程後,可望在10年內提升3倍,來到30億元。
從今天的經濟效益統計來看,追溯至1970年時,也難怪巴拿馬多麼急着要把運河區主權從美國手中奪回。雙方於1977年簽訂《巴拿馬運河條約》,內容要求美國將主權歸還,當然也受到美國部分人士的極力反對,雙方互有攻防。最終拖到1995年,美方纔決定交還,到了1999年正式移交。
★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巴拿馬運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