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午餐搞非基/解密! 芒果鳳梨蓮霧不是基改作物
近日有媒體報導指稱臺灣芒果蓮霧鳳梨都是基改作物,細究其報導內文多有謬誤,恐造成一般消費者誤解,故撰寫本文針對其明顯不符現況之處提出解釋與說明。
一般來說,傳統育種是指將同一種作物的兩個品種透過自然交配或自然重組方式進行交配,用以獲得我們人類所需要的特性。舉例來說,臺灣水果品質一直享譽全球,除本身地理位處亞熱帶優勢之外,優秀的農業技術人員長期藉由育種方式讓水果更甜、水分更多、肉質細緻及色澤美觀的品種改良工作,更是幕後功臣。
與基因改造技術最大的不同點是,傳統育種的基因混合是來自同種作物內不同品種,而不是讓基因在不同種的生物中進行移轉。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共同建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的定義:「基因改造生物是指基因遺傳物質被改變的生物,其基因改變的方式系透過基因技術,而不是以自然增殖及或自然重組的方式產生。」。另外我們也來看看歐盟的定義:「基因改造生物,係指除人類以外的生物體,其中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但這種改變不是因爲自然交配或自然重組而產生。」
回到臺灣。農委會《植物品種與種苗法》第三條中針對基因轉殖的定義爲:「使用遺傳工程或分子生物等技術,將外源基因轉入植物細胞中,產生基因重組之現象,使表現具外源基因特性。但不包括傳統雜交、誘變、體外受精、植物分類學之科以下之細胞與原生質體融合、體細胞變異及染色體加倍等技術。」
衛生福利部則在2014年甫新修正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三條中,明白說明基因改造的定義爲:「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技術,將遺傳物質轉移或轉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產生基因重組現象,使表現具外源基因特性或使自身特定基因無法表現之相關技術。但不包括傳統育種、同科物種之細胞及原生質體融合、雜交、誘變、體外受精、體細胞變異及染色體倍增等技術。」
因此,不論是從科學技術及法律規範來看,我國相關規範也很清楚地申明,基因改造與傳統育種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2.臺灣蓮霧芒果鳳梨都是傳統育種,不是基改作物!
目前全球根本沒有蓮霧、芒果與鳳梨的基改品項,這些都是傳統育種的功勞!若想清楚知道目前全球基改作物研發與商業化種植狀況,可至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ISAAA)網站中的GM Approval Database 中查詢,就會發現根本沒有蓮霧、芒果或鳳梨的基改品項!
支持基改食品的專家學者常以美國並未標示基改食品爲案例,但近幾年美國已大有不同。要求基改標示公民行動於各州陸續發起,雖在遭受跨國農企業公司百般阻撓及公投立法門檻過高因素影響下並非十分順利,但佛蒙特、緬因及康乃狄克等州已提案通過立法基改食品必須標示,且美國有一民調結果顯示66%民衆贊成基改標示,從這些跡象看來,美國民衆對基改食品的安全性還是抱持着存疑的心態。
The European Network of Scientists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ENSSER)於2013年發表一篇聲明《Statement: No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GMO safety》(聲明中文版)表示「我們對基改食物安全性的共識就是目前沒有共識。」,截至2015年1月,共有313名科學家聯名簽署支持;GMO FREE USA網站中收錄的1800餘篇關於基改作物及食品對於環境、社會及人體健康等各層面影響的論文;在臺灣,GMO面面觀網站中更收錄摘譯的大量基改作物與農藥爭議事件及研究。
從這些資料看來,掌握媒體輿論版面發言權的專家學者,實應秉持客觀立場,說明基改食品目前仍是具有高度爭議的跨領域風險議題,面對可能的風險我們應該採取適當的行動,而非忽略不同立場的研究結果一昧拍着胸口保證基改食物安全無虞。
●作者/陳儒瑋(環境教育認證人員、校園午餐搞非基行動共同發起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