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以勤: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5) 9年國教營養午餐 國民黨產開辦

9年國教營養午餐,最初是利用國民黨產開辦。(資料照片)

作者簡介:

葉以勤先生陳立夫先生的姨甥,稱陳立夫爲姨爸,對陳立夫的哥哥陳果夫先生,則隨表兄姐們叫大伯伯,陳果夫先生是國民黨黨產創始者。葉以勤的先翁葉學皙先生歷任美援運用委員會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財政部國庫署長、開發基金執行秘書等要職。實際參與、規畫、推動九年國教與十大建設等臺灣重要經建人才培育計劃

因家世背景關係,葉以勤先生長期聽聞長輩講述國民黨產的來源、演變與運用,有許多第一手資料,是相當珍貴的歷史紀錄。如今目睹國民黨產被扭曲、追討,感慨之餘,振筆寫成萬言以上長文,其間可見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的種種建國艱辛以及國民黨產在關鍵時刻對中華民國的挹注與貢獻,均爲首次批露。由於文長,中時新聞網分5篇及最後全文1篇,共6篇,今日刊出第5篇。

民國42年(1953)韓戰結束。大批美國海外軍人回國,而因應二戰、韓戰的生產能量,一下子無法緩和下來或立即轉型,出現了生產過剩,通貨膨脹的問題。1954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480號公法」。就是「剩餘農產品援外法案」,將剩餘農產品幾乎以贈與方式援助需要幫助的國家,我們也就趁機會取得較多且低成本的農產品。同樣的,國民黨注入相對基金的資金也就更多,相對基金中臺幣和美金也就更加充裕了。民國48年(1959),由於資金越來越充裕,美援業務量越來越多,貸款對象也擴及我方民營的事業,負責審覈工作的美國懷特公司漸漸不堪負荷。

由於懷特公司是一家民營公司,所以要找一家我國的民營公司來作爲他的代理公司。當時也找不到適合的民間公司能勝任此業務。於是國民黨成立了中華開發信託公司,與美方簽訂合約,美方給予貸款並派遣顧問常駐中華開發公司,一方面指導業務,一方面監督。中華開發信託公司就如同現今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銀行,對臺灣各中小企業取得中長期資金,貢獻非常大。中華開發因爲執行這項業務,也獲得了一些應得的利潤。從此隨着美援逐步?多,中華開發業務越來越繁忙,臺灣經濟越趨穩定發展,國民黨黨產資金也顯著累積?長。

民國53年(1964)美國國務院宣佈,鑑於中華民國健全經濟的成長,決定於1965年6月終止對我經援計劃,臺灣的經濟就要全靠自己了;相對基金帳戶也轉型爲中美基金。因爲原先借貸予廠商的資金,還陸續在歸還,而原先借自美方的,也須歸還美方,中美基金也又繼續運作多年。而其中臺幣部分(包括相當大的國民黨黨產資金)也就成爲一筆可觀而可供運用的資金了。

國家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1965年,美國舉辦一個有關「力資源的研討會,邀集全球經濟專家學者,作爲期6個月的深入研究,李國鼎先生派父親前往參加。父親回來後,李國鼎先生奉蔣介石指示,要爲臺灣經濟發展的下一步作妥善規劃,也就是研究實行延長義務教育。李國鼎先生即指派父親研擬九年國民教育計劃,資金則利用中美基金。父親帶領褚應瑞、鍾耀樓兩位助理,花了一年多時間,終於完成「國民志願就學計劃方案」送交教育部,由王亞權、葉楚生兩位司長到總統府向蔣介石報告,聽取報告後,思考了一下,原先父親的計劃略爲保守,是計劃試辦3年,再正式施行。但蔣介石考量,計劃非常完善,資金來源也有所安排,而國家經濟發展,人力需求已到刻不容緩的階段。所以裁示不必等待,即刻進行正式施行。經過1年建設,民國57年(1968)國中新生即開始上課了。沒有動用國家預算。今天凡是就讀過國中的人,實應該感念蔣介石的德政,也要感謝國民黨黨產的福惠。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施行順利後,李國鼎先生奉介石指示,緊接着就要進行加強工業職業教育,以準備國中畢業生的出路。這項計劃李國鼎先生仍然交給父親執行。父親花了不少時間,參考德國、日本,還有美國職業教育制度,訂定計劃書。考量我國的國情,國中畢業生有些要繼續進入高中,有些要進入專科職業學校,接受更高一級職業訓練,有些就直接要進入職業市場。父親計劃新增了10所工專、2所農專。同時,在北中南分別成立職訓中心。以便讓直接進入職場的國中畢業生,在經過短期訓練後,即可工作。計劃所需經費仍由中美基金支付。工業職業教育計劃進行後,正配合臺灣1970年代經濟起飛,臺灣經濟得以蓬勃發展,國民黨黨產資金(中美基金)是重要支柱。

最後中美基金還剩餘小部分的錢,父親就利用做成學童營養午餐計劃。當時考量是,如果學童多得到一分營養,有了健康的體魄,長大後就能爲國家社會多貢獻一份力量。等到他們年紀大了,也減少社會一分醫療負擔。這是按照經濟學原理,經過仔細計算而來。凡是享用過學童營養午餐者,也可說享用了一點國民黨黨產資金。

1970年代開始,臺灣經濟起飛很明顯,欣欣向榮的時候,卻遭受巨大的外來打擊。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在風雨飄搖時節,蔣介訓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李國鼎先生認爲必須加速經濟發展,厚植國力,以因應這驚濤駭浪的挑戰。於是要父親開始着手準備十大建設計劃。1972年經國先生就任行政院長,李國鼎先生向他建議進行十大建設,並說「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1973年政府正式推動十大建設。十大建設中,石化工業上游是由國營中油公司建造輕油裂解廠,中下游的相關產品工廠則需要民間投資。可是在當時局勢情況,民間多遲疑,投資意願並不高。而石化工業又是一切工業不可或缺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採帶頭作用,邀約企業界共同投資。這樣一來,激起了企業家們的信心和投資意願,石化工業的生產鏈得以順利組織完成。由於十大建設帶動了臺灣經濟,國民黨竟也意外獲取了非常多利益,這是當時始料未及。

1978年12月15日,美國與我斷交,我們再一次面臨打擊與危機。國民黨再一次以推展經濟爲對策,引進並帶頭推動高科技產業,也再次成功,使臺灣經濟繼續維持榮景。國民黨也意外的再次獲利,雖仍然不是原先本意。但到了李登輝時代,臺灣的經濟在操弄意識形態下逆轉,國民黨黨產被大量流失或被移作他用。聽回現在也所剩不多了。

臺灣是一個非常小規模的經濟體,經不起大風大浪。當年於俞國華先生總是說:「臺灣是淺盤經濟」,必須力求穩定。而國民黨黨產資金在臺灣經濟體中,扮演了一個穩定金融的角色。父親在自財政部國庫署長退休後,俞國華先生又要他擔任復華證券金融公司董事長。負責建立穩定股票金融市場的機制機構。我個人認爲,國民黨黨產(包括資金、產業、運來的黃金),從建國、輔國、到穩定經濟金融,對國家社會的供獻有如航行大海的船,艙底的壓艙石。如今,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不顧情理法的訂立,有如將壓艙石抽乾,對目前處於經濟環境驚滔駭浪的臺灣,可能會翻船。實在非常危險。也好像一棟百年大廈,新房主不思好好整修,使之輝煌燦爛,反而把地基給挖了,豈有不倒之理。

令人不禁想到,當初受蔣介石指派負責以船運送黃金來臺的史文奇先生(當時共有3船,其中一船因爲被劫持,在巴士海峽被炸沉)生前說過,民進黨好比人體癌細胞,中華民國臺灣就是這個人體。癌細胞一心要壯大,佔領整個身體。但不知道,如果這個身體死了,癌細胞自己也活不下去的。

國民黨最珍貴的黨產,不是金錢,而是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金錢容易賺取,要培養一個人纔可不是容易的事。蔣介建立黃埔軍校,陳果夫先生創建政治大學,陳立夫先生抗戰八年擔任教育部長,在戰火困難情況下,培養了後來海峽兩岸的建設人才,父親爲臺灣九年國民教育和工業職業教育訂定計劃,爲臺灣經濟發展培育人才紮根。這纔是最值得珍惜的。人生短短數十年轉眼即過,國家的未來應該寄託在年輕人身上。中正紀念堂蔣公銅像兩旁寫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這正是蔣介石一生努力的目標。

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蔣介石的期許。原先中正紀念堂門口掛的「大中至正」,是蔣公希望繼起的年輕人能行中道,走正路。成爲國家棟梁之才。現在被換成了「自由廣場」,光是自由而不走中道正路,那就是「無法無天」。看現在的亂象,當政者愚昧無用如此,也只有令人仰天長嘆了。(系列分篇結束 明日以刊出完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