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春運“慢火車”!載滿“煙火”與“年味”

新華社濟南1月20日電 題:春運“慢火車”!載滿“煙火”與“年味”

新華社記者張鍾仁、邵魯文

登上悠悠“慢火車”,踏上緩緩歸家路,這樣的旅途你試過嗎?

春節臨近,不同於飛馳到家的高鐵,公益“慢火車”同樣承載了部分羣衆返鄉、出行的需求。近日,記者踏上山東省唯一一列仍在運行的公益“慢火車”,從返鄉務工人員的笑容裡、出遊大學生的期待裡、一路上火熱的聊天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煙火”與“年味”。

5時30分,濟南站站臺上,大學生小范把羽絨服拉鍊從胸口往上拉了又拉,手裡的熱乎早飯被他不時捂上耳朵,用來取暖。

他要乘坐的7053次列車,自山東濟南始發,經由淄博終到泰山站,全程票價11.5元。這趟“慢火車”可謂是一趟“古董”老火車,自20世紀70年代開行至今,已駛過50個春秋,是不少沿線居民出門的重要交通工具。

天還不亮,墨綠色的車廂前,等待上車的乘客已排起長隊。

全程184公里,僅4節車廂,從車尾一眼就能望到車頭——“短”,是7053次列車給記者留下的初印象。

“別看車短,但它卻連着我的期望與孩子的夢想。”列車上,家住淄博市淄川區的村民王大爺告訴記者,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在慢火車的陪伴下先後走出深山、考上大學。

列車駛出濟南站。行進間,朝陽升起,灑落在旅客徐修凌的行囊上。此刻,他正盤算着自己的年貨採辦計劃。

“下車先去集上買點春聯和年畫;外孫喜歡吃‘肉蛋’,但得等他初二回來前去買剛出爐的……”徐修凌說,從年輕時務工返鄉,到年齡大了進城照顧外孫,再到現在過年回家置辦年貨,這趟車他一坐就是20多年。

慢火車行駛在路上,也行駛在無數人的青春記憶裡。

“以前媽媽過年回家就坐這趟車,回想起在站臺等媽媽下車掏出好吃的塞到我手裡,總讓我感慨萬千。”社交平臺上,有網友曬出自己和7053次列車的故事。車和路雖短,卻連着歸心似箭和企而望歸的盼與等。

汽笛迴響50載,慢火車已是“知天命”之年。但年輕人追求的“詩和遠方”,給這列慢火車帶來了新的使命。

冬日暖陽將列車的影子投在沿途村居的牆面。吃過早飯的小范倚着車窗,看向窗外,眼中滿是期待。“這趟車票價實惠,讓我找到了串起‘淄博燒烤’和‘五嶽之首’的新方式。”

不少沿線村莊因爲年輕人的“打卡”也吃上了“文旅飯”。在淄博,中郝峪村把村內180多間閒置房屋改造爲風韻別緻的鄉村民宿;瓦泉村發展現場採摘和農家樂,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南崮山南村的豆腐、謝家店村的“黃金菜”、林泉村的板栗等土特產,都借這列慢火車“走”出大山。

列車朝發午至,途經56座橋樑、停靠20個鄉村站點,淄博至泰安段平均時速20公里每小時……記者以爲這是一趟慢旅程,正準備趁採訪間隙補一下瞌睡,卻被車廂裡傳來的聊天聲吸引。

“我這趟要去爬山,登山杖、帳篷都帶了,唯獨忘了拿早飯。”

“俺這有給過年準備的蒸糕和年糕,你來點嚐嚐提前過個年?”……

循聲走去,只見幾個帶着大包小包的村民,正和“全副武裝”的“揹包客”、穿着新潮的大學生們聊得火熱。

從種地收成聊到兒女職業再到年輕往事,列車走走停停,旅客上上下下,不斷有新的乘客和新的話題加入這場臨時茶話會。你一言我一語,時間好像按下了快進鍵,記者手中的筆也漸漸跟不上趟。

“泰山站到了。”不經意之間,車已經停在終點站。

清空的火車很快變得安靜,但在車門處頓足回望,又彷彿有無數歡聲笑語穿過摺疊的時光,在車廂裡匯成濃濃鄉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