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也有產後憂鬱 比你想得更嚴重

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男性通常比較沒有習慣向別人傾訴,卻一樣需要被關心需求。(示意圖/Pixabay)

不只新手媽媽需要關懷,新手爸爸也會產後憂鬱?養兒育女的甘苦三天三夜都講不完,《當我開始成爲母親心理媽咪腹內話》一書作者林世媛,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加上心理諮商師的專業背景,提出新手爸媽出人意表的數據,還道出新手爸爸們的心事。至於新手爸媽可以如何一起化危機爲轉機?以下爲重點書摘

新手爸爸也可能有產後憂鬱

陣子我做了一些關於產後憂鬱的研究,過程中驚訝地發現,新手爸爸們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的現象。各國的研究數據,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例如英國牛津大學拉姆查丹博士(PaulG.Ramchandani)調查了兩萬六千名新手父母,發現百分之四十的新手爸爸在八週內出現憂鬱症狀;而美國的醫療研究則指出每十個新手爸爸中,就有一個面臨初爲人父的憂鬱症(前者有憂鬱症狀,不代表正式確診爲憂鬱症,因此後者比例較少是可以理解的。)

另有一份國外研究對照了新手媽媽與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數據發現,相較於媽媽們的產後憂鬱通常在產後三個月內出現,爸爸則在一年內都有可能發生。

數據進一步顯示,產後一個月內,爸爸的產後憂鬱症發生比例爲百分之十三點六;產後半年內,比例爲百分之十六點三;產後一年則爲百分之十九點四。

數字可知,隨着孩子月齡愈高,爸爸的產後憂鬱發生比例也逐漸提高,推測可能是因爲部分的照顧責任開始轉移到爸爸身上,因此爸爸的壓力漸漸變大、憂鬱的比例也逐漸提高。

新手爸爸有哪些壓力?

在看到這一系列的研究之前,我不曾聽過有人用產後憂鬱來形容新手爸爸。相關的討論內容大多是關於孩子出生後,有一段時間夫妻衝突頻率會提高、關係滿意度會下降,甚至是因爲新生兒出生而帶來的婆媳問題等等,但將這些擺在一起想,數據的樣貌也變得可以理解了。

畢竟在關係中,衝突頻率上升與滿意度下降同時影響的是夫妻雙方(或許還有孩子);婆媳問題絕對也會影響夾在當中丈夫,所以沒道理只有媽媽會有憂鬱症狀,爸爸卻絕對免疫。

假如說媽媽的產後憂鬱成因,與身心經歷的變化以及育兒責任的重擔有關。那麼,爸爸們又會爲了什麼而憂愁煩心呢?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展開一個小小的田野調查(絕對不只問我家那一位而已),蒐集回來的心聲也與前述英國的研究十分相近──幾位新手爸爸分享他們在即將成爲父親、到孩子真正出生的前後幾個月,內心不時冒出以下的聲音:

「我能否成爲稱職的父親?」

「養小孩開銷那麼大,我在經濟能力上可以撐起這個家嗎?偏偏這種時期我又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時加班來爭取表現,到底該怎麼辦纔好?」、「我是否將從此退出以前的社交圈?再也沒有自由的生活?」、「太太是否從此會將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我們的關係是否回不去了?」

別讓先生的壓力不斷累積膨脹

將這每一個問題放在新手爸爸的處境來想,真的可以明白他們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這些問題的答案,絕對不是「是」或「否」那麼簡單,而是需要深入對方脈絡,瞭解對方真正的擔心,才能夠迴應到對方的心坎裡。

不過,這次田野調查的經驗給我一個深刻的感想:我們真的處在一個兩性都充滿壓力的年代,不只太太被賦予多重期待(要當個好媽媽、好妻子;要勇於追求夢想和工作;要維持亮麗的打扮等),先生也是一樣,原有的經濟重擔並沒有挪去,至少也還要負擔一部分的責任,另外還要願意分擔育兒和家務,要能陪伴疼愛老婆,另外也要保持運動健身、照顧自己健康的習慣。在這些彼此之間互相爭奪時間的標準之下,又加上外在社經環境的挑戰,生活真的充滿了壓力。

可是,這些壓力,很多新手爸爸是沒有機會、也沒有習慣向別人傾訴的。即便是對着太太,很多人也不習慣用分享自己需要的方式娓娓道來,更有些人或許壓根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在壓力爆表的邊緣了。當先生的這些心事還沒有被好好地釐清、處理,卻又在每天與妻子和新生兒的互動中不斷被刺激、不斷累積膨脹,例如身心也在巨大壓力下的媽媽可能看不慣爸爸不熟練地處理孩子,無意間出口糾正或抱怨先生,那麼很有可能,家,這個理應是避風港場域,反而變成了爸爸們的另一個壓力鍋

作者簡介/林世媛,國北心諮所、臺大財金畢業。而立之年從金融業跨入諮商界,陸續又成了兩個孩子的媽。藉由書寫,將理論與生活來回梳理,揀出糾結後的心情省思,希望爲努力耕耘的媽媽們帶來溫暖和力量。FB粉絲專頁:心理師媽咪的腹內話。(編輯樑惠明)

《當我開始成爲母親:心理師媽咪的腹內話》/四塊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