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全球烽火蔓延 守護和平當務之急

9個月不到,全球已發生兩場戰爭。明年初總統大選乃至於年底的美總統大選,臺海將步入戰略關鍵期,如何守護和平是當務之急。(新華社)

9個月不到,全球已發生兩場戰爭,當臺灣慶幸於沒有宗教與種族衝突,當思大疫後的軍事鬥爭,更多是不小心或不得已,明年初總統大選乃至於年底的美總統大選,臺海將步入戰略關鍵期,如何守護和平是當務之急。

2023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衆院議長麥卡錫成首位被罷免議長,及甫爆發的以巴衝突,中間還有斷斷續續諸如亞塞拜然奪回納卡地區等小衝突,看似各自發展的事件,都鑲嵌在零和衝突、割席分坐爲主流的國際脈絡之中。

中美對抗後,美國以民主價值在全球組建排他性朋友圈,舉凡安全、供應鏈等入羣者共享,不遵守美式規則加入者就圈起來圍堵;北京則聯合開發中與低度開發國家捍衛各自政治體制,主張社會的增長繁榮以促進個人生存權,纔是最優先的人權。

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當須譴責,但如同國際關係學界巨擘、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爾斯海默所說,當烏克蘭不再成爲西方與俄羅斯的緩衝或中立區,北約不斷東擴,引發俄國安全焦慮,終究引發戰爭。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俄總統普丁會說,我是不得已。

當美國積極斡旋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促使遜尼派龍頭沙烏地與以色列改善關係,推動以沙建交藉此孤立伊朗,巴人激進組織「哈瑪斯」深怕巴勒斯坦問題被邊緣化,大規模奇襲以色列,雖是千年宗教仇恨難解,但當下哈瑪斯也會說,這是不得已。

自2018年以來,隨着兩岸無共同政治基礎、美國以臺灣牌壓制大陸,從2020年美大選、美議長裴洛西訪臺、蔡總統見麥卡錫等,臺海數度自戰爭邊緣撿回和平。離總統選舉投票不到100天,美國政治極端化後,亞太國家更憂心明年底的美國大選,白宮是否會對外出致勝險棋。

一戰與二戰皆非一開始即成世界大戰,當全球炮火四起之際,北京一再重申戰略定力,潛臺詞就是必須忍住華府的「誘打」。在兩岸已成中美問題、甚至美方單方面決定,臺海和平單靠北京的耐力或臺北的不挑釁已無法支撐,兩岸須儘快重建政治基礎,培養深刻互信,才能避免小不忍則亂大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