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國家門面當兒戲 自駕國家隊淪口號

桃園機場正在新建第三航廈,未來機場間的交通連接,擬由現行的軌道系統評估改爲自動駕駛電動巴士。圖爲桃機現行一航廈跟二航廈間屬類似捷運軌道的PMS系統。記者葉信菉/攝影

外交部長林佳龍早在交通部長任內時就曾宣佈組「自駕國家隊」,對照如今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自駕電動巴士十七億標案,電動巴士大廠撤換自駕系統包商,一起廠商糾紛掀出各方系統南轅北轍、法源空白,根源來自政商急着創新,卻未顧及現實,桃機貿然開標案,如將國家門面當兒戲,國家隊也再次淪爲口號。

早年木柵線馬特拉解約事件,曾讓臺灣公共工程慘吞專業向政治讓步的苦果,但廿多年來臺灣公共工程始終未能脫離政商凌駕。第三航廈接駁最早規畫要採軌道系統接駁,隨着業者眼見一條全新的封閉道路誕生,剛好是現成的「自駕車測試場域」,經濟部、交通部推波助瀾,桃機正好嫌軌道系統昂貴,於是各方一拍即合。

不過,無論是要改爲「類軌道」或「類捷運自駕巴士」,臺灣自駕車僅在沙盒試驗、制度也未成熟。桃機開出十七億標案,但到底這類高架、封閉道路的自駕電動車,依何法規、誰監理、如何定檢、責任誰負?甲乙丙方各說各話。

成運汽車找理立系統備標九個月,成運在得標後轉頭找工研院合作,以「工研院更優」大幅換團隊,桃機也感到錯愕。而成運、理立大股東都是緯創,三角關係出現質變,加上各家廠商背後各有政治力,如何善後成爲燙手山芋。

運安會和交通部三年前成立「自駕車策略委員會」,就是希望有更上位的計劃做好安全指引,但不僅不具強制力,此案也未同步。未來華航、長榮、星宇都將進駐三航廈,若接駁系統延遲,將成笑柄;若未釐清責任歸屬就上路,旅客就是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