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地區霜毛蝠2023年度調查出爐 人工蝙蝠屋利用大增
六燃廠大煙囪旁掛設人工巢箱,今年霜毛蝠大量利用。圖/市府提供
新竹市政府委託蝙蝠學會進行新竹地區霜毛蝠調查已邁入第12年,市府今指出,今年共紀錄到690只霜毛蝠棲息新竹地區,數量穩定,與2010年首次觀察數量相較稍有減少,推測原因爲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內的60公尺高「大煙囪」整修,部分霜毛蝠遷移至蝙蝠屋(人工巢箱)、周邊民宅及竹東民宅鐵皮屋。今年增加記錄棲所溫度,發現六燃廠大煙囪附近與竹東棲所月均溫相似,推測也是霜毛蝠選擇竹東棲所原因。
產發處說明,霜毛蝠在臺灣的首筆紀錄是由美國學者David H. Johnson於1952年採自臺中縣東勢馬鞍寮的一隻死亡的雄性個體,之後超過半個世紀皆未有任何的捕獲或發現紀錄。直到2006年由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研究團隊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觀霧地區(海拔約1,900m)在8月間捕獲一隻雌性霜毛蝠成體,而直至2010年才首次在新竹市發現生殖羣集。
蝙蝠學會資深研究員周政翰表示,近年來因爲都市發展,霜毛蝠遷徙生殖羣所選擇的棲地周邊也有了一些變化,雖說在泛新竹區域有發現其他小羣集,但對整個臺灣而言,新竹市區六燃廠附近族羣是非常重要的。霜毛蝠在鄰近的國家也有分佈,而在臺灣該物種的遷徙路徑,生態習性,仍有許多待解之謎,故應持續監測保護該族羣,並投入相關研究來了解環境與氣候變化對該物種的影響,方能訂立更貼切的保育策略。
產發處指出,竹市六燃廠大煙囪曾於2018年出現裂縫並危及結構時,依調查同時發現棲息在大煙囪內的霜毛蝠族羣大量減少,煙囪裂縫修補完成後,更發現霜毛蝠利用大煙囪棲所族羣數量急速下降,附近的民宅鐵皮屋則出現棲息羣體,爲讓牠們成功寄居,市府決定在煙囪外建物架設人工巢箱(蝙蝠屋)。
依據2015至2017年監測結果,每年都有超過1000多隻羣體棲息在大煙囪及周邊民宅,2019年開始大煙囪附近陸續施工,棲息族羣維持在600至700只的穩定數量,特別的是,今年蝙蝠屋觀察到大量利用情形,推測可能可以做爲大煙囪棲所的補償棲地。
產發處表示,市府與蝙蝠學會長期合作,未來持續監測新竹地區的霜毛蝠動態,推動新竹嬌客霜毛蝠的棲地保護、居民溝通及環境教育,邀民衆共同從手作蝙蝠屋開始,逐步瞭解並協助打造蝙蝠的家,爲人與動物共存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
市府指出,霜毛蝠飛行及停棲,霜毛蝠因全身披毛有金色毛尖,像是披着糖霜,因而得名。圖/市府提供
市府指出,霜毛蝠飛行及停棲,霜毛蝠因全身披毛有金色毛尖,像是披着糖霜,因而得名。圖/市府提供
臺灣蝙蝠學會運用物聯網監測「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大煙囪」內部,發現霜毛蝠產子。圖/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