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淪長照邊緣人 民團提7建議
國內約有六十萬名婚姻移民,這些新住民姐妹已成家中主要照顧者,但對長照卻是「霧煞煞」,宛如長照資源的邊緣人。爲此,南洋臺灣姐妹會等民團昨提出七大建言,期盼長照體系提供通譯,鼓勵服務新住民家庭的照服員多練習簡單的外國語言。
南洋臺灣姐妹會理事長洪滿枝表示,不少新住民姐妹來臺定居三、四十年,在步入中老年階段,多成爲家人主要照顧者。但失能失智長輩有長照需求時,外配又常不清楚如何使用一九六六長照專線,有些則因未取得身份證,無法申請及使用長照資源。
南洋臺灣姐妹會秘書長陳雪慧表示,姐妹會提出七大建言書,包括政府應落實「長期照顧服務法」,提供長照服務時不得因服務對象而有差別待遇,例如,性傾向、性別認同、婚姻、年齡、身心障礙、疾病、階級、種族、宗教信仰、國籍與居住地等。
再者,長照服務宣導應多考量新住民語言及多元文化,長照服務應建置多語通譯系統,服務移民家庭。另應建置照顧服務員多語訓練、考照及支持等系統,以提升移民照顧工作者權益。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全國約有八十六萬名長照需求人口,其中八成涵蓋在長照系統,但南洋姐妹們常受限於文化及語言障礙,「在長照網上,真的被遺漏了」;再者,傳統觀念裡,外籍配偶被視爲理所當然的照顧者,政府有必要介入及協助。
「跨文化宣導,要翻譯的不只是文字。」臺灣公民對話協會理事長葉靜倫說,衛福部長照網站提供許多資訊,但常從行政本位出發,有許多國人都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至於新住民姐妹,可能更看不懂「機構喘息」等,即使衛福部等官方宣導也未能有效溝通。
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一個月內回覆民團提出的七大建言及官方處理情形。不少新住民姐妹難以消化相關文案、宣導等文字敘述,未來將與新住民團體多多合作討論,讓文案宣導更貼近需求。
洪滿枝說,在臺生活廿三年,對長照體系仍覺陌生。自家媽媽早就來臺定居,十年前突然中風,因尚未取得身分證,無法使用長照資源,她與其他兄弟姐妹輪流照顧,因缺乏專業照護訓練,而提心吊膽。很難想像如果新住民姐妹只有一個人,要如何照顧失能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