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雙城論壇終敲定 兩岸要減低衝突
兩岸關係從前總統蔡英文任內結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冰層加厚,美俄即使冷戰也設有專線,未斷絕溝通,綠營卻極盡抹紅、打擊之能事,刻意關閉兩岸溝通管道,自己做不到又不讓人做,不顧大局置國人於險境,其心可誅更可議。
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和南投、杭州「兩湖論壇」是目前兩岸唯二官方交流管道,其中雙城論壇17日將登場,即使上海方低調再低調,綠營依然拚命見縫插針;加上先前陸生團「中國臺北」效應,兩岸艱困氛圍下,今年雙城論壇還沒登場,北市長蔣萬安得「戴着鋼盔」迎戰綠營的抹紅、扣帽,不敢說能春暖花開,至少要減低衝突。
臺北和上海都是國際大都會,也是兩岸重要政治指標城市,同樣面臨少子化、高房價等困境,兩市城市治理及發展,有互相學習之處。
過去14年合作成果包括松山、虹橋機場直航促成觀光及商務往來便捷,羽桌球等體育項目移地訓練,教育、科技、產業等面向也有收穫。去年蔣萬安參訪上海「保租房」,也成北市精進社宅管理的政策參考。
前市長郝龍斌、柯文哲任內皆未中斷,但今年賴總統上任後的首次雙城論壇,因賴的臺獨色彩、新兩國論等,讓兩岸距離愈走愈遠。
加上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團訪臺引發的「中國臺北」、「盤絲洞」爭議,陸委會調查擬重罰,讓今年雙城蒙上陰影。過去大陸團來訪,陸委會已要求低調、不受訪,今年氛圍更要謹慎再謹慎。
陸委會副主委樑文傑曾說「交流一定要氣氛好,如果氣氛不好,這樣的交流也不會健康。」但從這次陸生團訪臺,特定綠委的「統戰說」,感受不到綠營對兩岸民間交流的善意,是有心甚至惡意,國人心中自有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