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案 寶林茶室毒素確定無法溯源

衛福部14日公佈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最後27件檢體結果,全數培養不出唐菖蒲伯克氏菌,也就是說毒素已無法溯源。(本報資料照片)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4人在加護病房搶救,毒素源頭到底從何來?確定成懸案!衛福部14日公佈最後27件檢體結果,全數培養不出唐菖蒲伯克氏菌,也就是說毒素已無法溯源。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坦言「事過境遷,要培養出來真的很難」,專家則直言,中央政府的食安調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釀2人死亡、4人仍在加護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其餘25人返家休養,至今共34例通報個案,其中33人都驗出邦克列酸。邦克列酸是一種罕見的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因此找到該菌是破解本案的關鍵。

衛福部及地方衛生局陸續在餐廳、原料廠及廚師家等場域,採回152件食材及環境檢體,僅廚師手部和糞便檢體驗出邦克列酸陽性。其中針對信義店廚師的基隆租屋處及饒河店廚師家,各採檢12件、15件環境檢體,是找到源頭的最後希望,若能培養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助於釐清毒素來源。但檢驗結果昨天出爐,全數都無法培養出唐菖蒲伯克氏菌。

截至昨天,寶林茶室案所有相關檢體已全數驗畢,是否代表寶林茶室源頭已無法溯源,成爲世紀懸案?王必勝表示,「絕對不是,要看用什麼方式解讀」。他強調,細菌沒有培養出來是預料中的結果,但非常明確的是在特定時空內發生的邦克列酸食物中毒。衛福部是用檢驗、細菌培養等方式找尋科學證據,提供檢方判斷,後續將由司法檢調持續偵辦、找尋相關間接或直接證據。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最初沒有扣押食材,造成初始證據流失,成爲無頭公案的機會就很高,顯示調查食安事件的基本功根本沒有做好,能力還需要再提升。

王任賢表示,定義爲食物中毒,這不會有錯,但少數重症病人多重器官衰竭,不能忽略探討重症病例產生的原因,這纔是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最關鍵、該釐清之處,調查人員如果能夠回顧所有腹瀉病例的就醫處置紀錄,瞭解產生重症的風險因子,提供未來高風險民衆知道如何避開食安危機,以免憾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