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慎防美中金融角力對資本市場影響
美國商務部以從事活動有悖於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爲由,近日將飛騰信息技術公司(Phytium Technology)在內共七家中國大陸國企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並限制美國企業出口特定產品給這些企業或機構。連護國神山臺積電、IC設計服務廠世芯-KY也被捲入。其中,世芯投資評等遭到外資降級,股價也被殺到跌停;另IC設計廠金麗科股價也傳出接獲具中國大陸軍方背景的中科曙光訂單而遭賣壓重挫。美中競逐不僅由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更升級至金融戰,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實不容小覷。
2020年4月初,在美上市的中國大陸瑞幸咖啡爆出造假近百億業績後,股價暴跌;川普政府於5月11日發函給聯邦養老基金,要求停止投資中國大陸股票。接着,美參議院朝野政黨提《外國公司問責法案》(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第945條修正案,目標直指在美上市的陸企中概股,將近250家的中國企業因中美跨境監管審計「零互動」,審計卡關恐逼退市的風險。美國衆議院於12月2日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否則將面臨退市。雖法案針對所有外企,但目前美國監管部門未能有效獲取審計文件的上市公司中,中國企業佔比逾九成,衝擊之大可想而知。果不其然,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於12月31日宣佈讓中國大陸三大電信公司下市,以遵循川普政府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具有中共軍方背景的陸企。被下市的股票分別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香港。這三檔美國存託憑證(ADR)於今年1月7日到11日暫停交易後啓動下市程序。不僅MSCI剔除中概股,連同富時羅素、那斯達克指數也跟進。除此,國際許多退休基金與指數基金也將跟着調整投資組合。
中國大陸爲反制美方的舉措,商務部於今年1月9日出臺「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還擊川普政府。這項辦法明定,經中國官方評估確認,有關外國法律與措施「存在不當域外適用情形」者,可由主管部門發佈「不得承認、不得執行、不得遵守」的禁令。結合商務部去年9月頒佈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可形成針對境外法律、境外措施、境外實體的不當適用或違法行爲的應對閉環。《阻斷辦法》的出臺無疑給近期頻繁面臨美國製裁或限制的中國大陸企業注入一劑強心劑。有感於當前全球貿易大都以美元計價,各國央行主要儲備貨幣也以美元爲主。中國人行發行的數位人民幣即將上路,其目的無非就是想另闢蹊徑,藉此繞過當前以美元爲主導、包括SWIFT實體貨幣跨國結算機制,開創新的「數位貨幣時代」主導權,避開美中金融戰的威脅。尤有進者,北京當局還想進一步與俄羅斯、北韓、伊朗等聯手,串聯「一帶一路」以及大東亞地區與中國大陸貿易密切的國家,打造一個不受美國經濟制裁與金融威脅的新亞洲金融系統。
因數位人民幣無法在臺灣使用,目前尚不會影響臺灣支付體系與貨幣主權。但兩岸經貿及人民往來高度密切,一旦人民幣數位化逐步擴大推動,對於大陸臺商及臺灣民衆,乃至於兩岸經貿整體往來,必然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綜合言之,美中金融角力對資本市場的殺傷力遠較貿易戰爲大,政府及企業應提高警覺,密切注意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