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大代表黃清華:建議創立廣東農產品營銷服務中心,借力佈局品牌出海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張夢琦 實習生鄧佳怡 田亦瑾 廣州報道

1月15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廣州開幕,會期三天半。廣東省人大代表、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清華提出了創建廣東農產品營銷服務中心,推進廣東“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助力廣東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有關建議。

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廣東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累計培育123個“粵字號”農業區域公用品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3%。

“‘粵字號’在省際國際市場的名號越來越響,得益於廣東‘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它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根本問題。”黃清華表示。

面對徐聞菠蘿屢屢滯銷的難題,2019年廣東摸索出“12221”市場營銷體系,即建立“1”個農產品大數據,組建銷區採購商和培育產地經銷商“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採購商走進產區和供應商走進銷區“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

如今,這一體系建設成果明顯。2024年徐聞全縣菠蘿種植面積35萬畝,菠蘿(巴釐)田頭收購價格最高達2.8元1斤,產值預計27.2億元,相關經驗也在高州荔枝、黃金柰李、化州化橘紅等衆多“粵字號”農產品上成功複製。

“雖然廣大農戶在理念層面開始注重市場,但是在實踐層面需要專業人士指導幫助,‘怎麼賣’如何具體落實仍是一個問題。”黃清華在調研中發現,目前農產品營銷仍然比較分散,缺乏專業的組織統籌協調。

民進廣東省委會也表示,目前廣東農產品整合營銷能力待加強,品牌建設統籌規劃不足,建議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農產品品牌建設協同機制。

據此,黃清華建議借鑑廣東農業技術中心建設經驗,創立廣東農產品營銷服務中心,以平臺化、常態化指導支持基層、農民走向市場,讓生產的價值在市場中實現,讓廣東生產與市場“兩手抓”,有載體、有陣地,讓“粵字號”飛向全中國,飛向全世界。

具體到該中心的運作模式,黃清化表示,廣東農產品營銷服務中心將致力於匯聚人才、資金、技術,整合營銷資源,高效配置,讓“12221”市場營銷體系縱深發展,紮實落地,打造一批聲揚全國的粵字號農產品。

“12221”市場營銷體系已經走過六年,有何新變化?黃清華認爲,新興營銷工具不斷涌現,“重市場”的實踐形式不斷迭代。電商行業打入社交媒體以來,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爲農產品市場營銷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農戶不僅要了解自家產品,更要熟悉平臺運營規則和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

近日小紅書在海外爆火,登頂87國APP下載榜首。“我已經跟公司營銷人員商量如何抓住這波‘海外流量’,借力佈局品牌出海事宜。”黃清華說。

針對短劇這一新營銷方式,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果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鄧光海建議,大力扶持高州培育壯大微短劇產業生態,在廣東省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案例發佈、荔枝文化節、龍眼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特殊節點推出一批爆款精品微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