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一個先天不足的短板!很少人注意到 | 地球知識局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衆號:地球知識局

NO.2679-廣東土地難題

文字:土遲

製圖:板栗 / 校稿:辜漢膺 / 編輯:板栗

在廣東,珠三角內外的貧富差距世人皆知;但是除此之外,廣東還有一個領域與之類似,卻少有人知,這就是土壤...

《周易》中說:“百穀草木麗乎土”,各種穀物草木都要依附於土壤而生存,土壤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進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大衆印象中,廣東雖然經濟社會發達,但當地的土壤卻較爲貧瘠。事實的確如此嗎?

這副景象看上去

土壤好像也算不上貧瘠

(廣東省清遠市連山黑山梯田景區圖:圖蟲創意)▼

廣東北依南嶺、南鄰南海,縱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北熱帶,地勢北高南低,熱量豐富,雨量豐沛。由於水熱條件的南北差異,全省自北向南分佈着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亞熱帶季雨林和北熱帶季雨林三大生物氣候帶。

“林下”土壤的發育程度也因此有所差別,使廣東的土壤由北而南呈現出紅壤、赤紅壤和磚紅壤的緯度分佈,又被稱作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佈。

同時,廣東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山地和丘陵面積約佔全省陸地總面積的60%,主要位於粵北南嶺地區。我們知道,山地一般隨着高度增加而有溫度降低、降水增加的變化。這種縱向的水熱條件分異,也會影響植物羣落和土壤發育發生相應的更替,使得紅壤、赤紅壤緯度地帶內還存在着垂直地帶分異。

例如在海拔600米以上就會出現黃壤分佈、1000米以上還會“閃現”山地草甸土,這種現象被稱爲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佈。

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佈▼

可以看出,在水平地帶性分佈和垂直地帶性分佈的主要作用下,廣東土壤出現了濃豔的紅黃色譜,頗有南粵風情。顏色,是人們對泥土最樸素的觀感,不同顏色的土壤又有着怎樣的“身世”和“本領”呢?

人們一直在認識土壤資源的路上,將各式各樣的土壤分門別類。上面提及的磚紅壤、赤紅壤、紅壤和黃壤同屬鐵鋁土綱,面積分別約佔全省土壤面積的4%、45%、21%、5%,是廣東最重要的土壤資源。

名稱中的元素(鐵、鋁)指示着顏色(紅-黃)的主要成因——脫硅富鋁化作用,即熱帶、亞熱帶土壤中發生的硅酸和鹽基遭受淋失、黏粒和次生礦物不斷形成、鐵鋁氧化物明顯聚積的過程。在該作用下,土體往往呈酸性或強酸性,偏紅色。

磚紅壤,是粵西熱帶地區代表性土壤,主要分佈在雷州半島的低丘臺地及島嶼丘陵。土體深厚,約1~2米,顏色赭紅,質地黏重,呈強酸性。

磚紅壤是發展熱帶作物和林果生產的主要土類,在自然植被茂盛時,肥力較高,但隨着耕地擴張,有機質礦化消耗迅速,肥力下降,氮、磷含量低,缺鉀嚴重。

磚紅壤(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赤紅壤,是中部南亞熱帶地區代表性土壤,主要分佈在海拔300~450米以下的低丘臺地。多呈淡棕紅色,耕墾後表面呈較暗褐色,其他性狀與磚紅壤相似。

赤紅壤是發展早糧、油、糖、果、林生產的主要土類,所在區域由於開發較早,生產活動頻繁,植被破壞較嚴重,存在水土流失的問題。

赤紅壤(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紅壤,是粵北中亞熱帶地區代表性土壤,主要分佈在中亞熱帶海拔700米以下和南亞熱帶海拔300~800米之間的低山丘陵區。與磚紅壤、赤紅壤相似,亦具土層較厚、土壤偏酸的特點。

不同的是,紅壤顏色更加斑斕,從表土層到底土層呈現棕色-紅色過渡;質地類型更多,黏中有砂;養分含量更高,有機質平均含量是磚紅壤的1.7倍。

紅壤是發展亞熱帶林木、果樹、農作物和經濟植物的主要土類,伴隨高強度開發利用,也有肥力下降的問題。

紅壤(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黃壤廣泛分佈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海拔600~7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土壤顏色由紅轉黃,其他性狀也與前者有所差異,質地總體偏壤,養分狀況稍好。

黃壤是廣東發展林業的重要資源,又是水源林重要分佈區域的主要土類,林內可發展食用菌類、喜溼的藥用植物和高山名茶等。

黃壤(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不可否認,在自然和人爲成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廣東土壤較爲貧瘠——瘦、酸、黏,且地形複雜,易發生水土流失。

但從農業產能來看,廣東以佔全國2.68%的農作物播種面積,貢獻了全國5.10%的農業(不含林、牧、漁業)產值。

土壤雖貧,但產量不低

(圖:圖蟲創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南粵大地具有很高的光溫、氣候生產潛力,全省日平均氣溫≥10°C積溫在6000~8500°C之間,作物可以一年兩到三熟,而且雨量豐沛。

在這種條件下,只要施以合理措施,任何土壤都適於水稻等作物的生長。在廣東數千年的水稻栽培歷史中,人們理性地選擇了珠江、韓江、鑑江、南渡河等江河出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以及丘陵山地的寬谷盆地等沖積洪積平原地區開墾耕種。

河口三角洲平原土地相對肥沃且平坦

是理想的耕種地點▼

這些地方的自然土壤經過人工長期水耕熟化、改土培肥等措施,演變成了一種人爲土壤——水稻土,具有良好的作物紮根立地條件和保蓄與供給水分養分的能力。自然條件和人工改造的協同接力,使得原本貧瘠的土壤也能發揮可觀的效用。

水稻土(圖:《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

除了水稻土外,粵北南嶺森林土壤培育了廣東最大的生物物種基因庫,中國陸地生物多樣性特豐產地和珍稀瀕危物種富集區域。

而濱海紅樹林溼地土壤則構築了碳匯能力強、碳儲存週期長的濱海藍碳生態系統,爲減緩氣候變化發揮着關鍵作用。

紅樹林是連接海陸生態的一整片成規模的生態系統

(深圳灣的紅樹林溼地 圖:圖蟲創意)▼

此外,粵西徐聞熱帶土壤勾勒出“水果王國”,描繪了一片片“菠蘿的海”。

在自然發育或人工利用的作用下,這裡的土壤資源都能盡其所用。

人們在合理利用各類土壤資源的同時,也在有針對性地治理不同的退化風險。

上世紀50年代開始,廣東就已有規模地開展中低產田改造。近年來,發展形成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體系,計劃通過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生態防護、灌排溝渠和田間道路配套等綜合措施,到2030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不低於2720萬畝,全省畝均糧食產達到900公斤。

酸化是廣東最爲典型的土壤退化風險,全省酸性(pH 4.5~5.5)土壤佔耕地總面積近六成。

廣東省耕地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爲主

土壤pH值呈波動下降趨勢▼

自2020年以來,廣東已在韶關、湛江、清遠的10個縣(市、區)建立了20萬畝以上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範區,旨在集成推廣調酸控酸等土壤改良技術模式,緩解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種植區域的土壤酸化問題。

土壤污染是與酸化伴生的風險。2013年,廣東作爲全國首個公佈省內局地土壤污染數據的省份,官方披露珠三角地區28%土壤重金屬超標。

不同地區污染程度不一樣

有些地區甚至超標了50%以上

(圖:shenzhencdc.cn)▼

在後來的十餘年裡,廣東出臺實施了《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同時支持科技攻關。

華南礦區孕育的“重金屬污染土壤綠色修復與安全利用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了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在廣東、廣西、湖南等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開展應用推廣。

毋庸置疑,土壤退化風險治理,廣東一直在路上。

土壤治理任重道遠

(圖:gdstc.gd)▼

廣東土壤貧瘠嗎?如果就土論土,南粵土壤並不肥沃,但在光、溫、水、人協同助力下,“壤盡其用”,發揮了近兩倍於全國平均水平的農業產能,培育了南嶺、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功能熱點。貧瘠與否,似乎難有定論。

廣東湛江高橋紅樹林保護區

(圖:圖蟲創意)▼

這片土地上,高標準農田建設及化肥減量增效、土壤酸化治理與污染防治等等努力仍在繼續,可以預見,只要因地制宜、可持續管理,這裡的土壤終將成爲名副其實的生態沃土。

影響廣東農業潛力的除了土壤地力,還有颱風

今年摩羯就造成了巨大影響

西太平洋的颱風怎麼走,可以看下這期

參考資料:

[1] 廣東省土壤普查辦公室. 廣東土壤[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

[2] 盧瑛. 中國土系志·廣東卷[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7.

[3] 曾曉舵, 鍾繼洪. 土生土長: 廣東土壤解讀[M]. 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21.

[4] 《2019年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2021年度廣東省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

[5] 《中國統計年鑑2023》

[6] 《廣東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

[7] 《廣東省2020年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實施方案》

*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