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兩發都入魂,習近平「穩中求進」到「險中求穩」

大陸「十一」長假前夕,A股上演史詩級別的暴漲行情。圖爲浙江杭州一家證券交易所。(新華社)

在十一國慶前,北京射出了兩發震撼國際的導彈,其一是洲際導彈,其二是超預期經濟寬鬆政策。一發入魂,另一發也入魂,堪稱習近平上臺以來最絢爛的國慶煙火。在驚呼聲中,最值得觀察的不是大陸的軍事與經濟,而是習近平決策風格的多元化轉變。

一向偏好「穩中求進」的習近平,是否體悟了「險中求穩」的奧妙?

西方傾向認爲 —— 中國是一個保守大國。此一判斷基本無誤,符合實證經驗。北京的決策風格,「穩」字當頭,政策比較容易預測,鮮少大轉彎。孫子兵法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習近平的風格就是林與山,其外在表徵就是保守,堅持「節奏自主」,堅拒被帶節奏。

什麼是「穩中求進」?和平統一主張,漸次取消對臺讓利,融統政策,沒收臺灣周邊海域治權但不冒進生事,這都是臺灣體感得到的「山林」,而且以上的負面表列事項,還是被逼出來的政策,若臺美不逼,北京就不理,就算被逼出手,也務求避險。

中美博弈的事例更多,不勝枚舉,總體而言,中方就是一讓再讓三讓四讓,讓到唾面自乾,讓到人民忍無可忍,但北京堅持迂迴戰略,以時間換空間,將防禦視爲攻擊。

對內部事務亦然,很多人將當前大陸房市之困局,歸咎於習近平的打房政策,錯了,正好相反。習近平打房也求穩,因此效果極爲有限,「房住不炒」政策並沒有阻止當時房價飆升,因爲沒往死裡打。爲什麼不痛打?因爲地方政府非常依賴「賣地經濟」,自己孩子很難往死裡打。

當泡沫只有棒球大的時候,政府直接戳破,傷害可控,但爲了求穩,而讓泡沫繼續漲到籃球大,直到「自然破」,傷害就可能失控。然而,這兩者的差別是,政府硬戳泡沫,難免順了姑心逆嫂意,被指責沒事找事,但讓泡沫自然破,姑嫂都能接受政府出面收拾殘局。

無論是宏觀經濟政策或對外政策,北京總是以「擠牙膏」的模式出手,而且往往被逼到不得不調整才擠牙膏。爲什麼呢,此前我說過,北京是戰略正確,戰術短缺,與華盛頓剛好相反。

從中長期的角度看,北京的發展大戰略是正確的,但多變的外在環境會需要靈活的戰術因應,以解決短期困難,維持戰略正確性。

大陸不乏各種聰明人提議好的應對辦法,但我看通常會被視爲過激,影響治理穩定性,而被收到抽屜裡,直到事態危急。因此今年我在陸媒反覆強調「戰術」的重要性,說穿了,就是希望大陸當局能加強應變能力。

大部分的問題,不是缺乏解方,而是出在決策者的決心與應變,過度的避險心態,往往反而擴增風險。於此,我想說的道理不過就是「險中求穩」,一個反向操作的悖論。

射向太平洋的洲際導彈,以及超預期經濟寬鬆政策,都不是「穩中求進」,而是「險中求穩」。我認爲習近平正嘗試突破自身的決策風格限制。

這兩發,看似不相干,但卻意在解決同樣一個問題 —— 信心。

美國的威懾戰術,就是不斷在第一島鏈生事,日本,臺灣,菲律賓,時不時小打小鬧,旨在騷擾。讓小弟們擴充軍備,旨在促成代理人戰爭。按照「穩中求進」路線,這些小動作充其量都是虛張聲勢,中方選擇忍,滴水不漏地防禦,以避免被帶節奏,自亂陣腳。

然而,習近平有戰略定力,人民可沒這麼沉得住氣,不跳陷阱的戰略是對的,但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卻逐漸下滑,北京不能無視。因此才說,大陸當局需要戰術性措施應變,否則人民會開始質疑老大的大戰略是錯的。

我在陸媒提議過,應付美方威懾的最佳戰術,就是發出信號警告美國,沒有代理人戰爭,臺海,東海,南海一旦開戰,美軍絕對跑不掉,華盛頓不要以爲自己能置身事外,美國一定會被捲入。唯有如此,美方纔會投鼠忌器。

來一發「東風快遞」,就是反威懾的戰術性措施,它沒有改變北京自身的大戰略,也沒傷到哪個國家,但人民瞬間恢復了自信,認爲自己的政府不是軟弱,該亮劍時還是會亮劍。

結果是什麼?美國有加碼迴應嗎?沒有,只敢放假消息稱中共潛艦沉沒於長江,以淡化東風快遞帶來的震撼。美方都不敢動,日,臺,菲,澳,紐,印度,有誰敢動?

寬鬆經濟政策也是同理,大陸經濟在體質上仍是強健的,但最重要的內需消費拉拔不起來,問題出在人民的信心不振。

擺在檯面上的解方有兩種,政府發錢給人民花,或是政府自己花錢,以提振消費信心。習近平此次選擇了後者,但力度超出預期,罕見地放手一博,大陸經濟學者稱這次的政策舉措「改變了市場對政策反應函數的預期」。

強烈的政策信號讓市場相信北京「守住成長底線的決心」,同時也讓市場相信北京的決策開始出現彈性,願意涉險嘗試新手段,並不惜涉險出重手。這兩點都意在爲市場與人民注入信心。

但若論這次的政策是否違背了原本的中長期戰略?其實也沒有,習近平的「共同富裕」路線不會改變,不會爲了一時救急而放棄社會主義路線,當前的超預期寬鬆政策,只是戰術性措施,意在將過度悲觀的前景預期恢復正常,並不違背戰略藍圖。

以房地產層面爲例,北京要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對商品房建設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

這話什麼意思?止跌回穩不是止跌回「升」,在供過於求的環境下,切不能回到以往靠房地產撐經濟的老路,短期重點在於「去庫存」,去庫存之方在於降低有房者房貸負擔,以及頭期款門檻。有房者的負擔減輕了,虧本出清的現象就能得到抑制,剛需換房者也較能無痛換新房。簡單說,就是救急。

總的來說,這次的寬鬆政策指向的是需求側,而不是以往重視的供給側,以求恢復消費信心與能力。

爲什麼這種政策不早點推出呢?因爲這是第一次,北京嘗試大面積「讓利於民」的拼經濟路線,它也可能帶來各式各樣的新問題,不符合過往穩中求進的決策紀律。然而,只要將思路轉向「救急」,嘗試「險中求穩」,新的政策工具就會出現,僵局纔有望打開。

這兩發,別懷疑,只有習近平能拍板決定,雖都不是釜底抽薪解決結構性問題的舉措,但在信心層面,卻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美國抗中態勢不會改變,大陸經濟也不會立刻好轉,但意義重大,因爲習近平願意突破自我侷限,嘗試多元的「致穩」方法論。

古人說,富貴險中求,意思是要挖掘風險的正面意義,而此一概念是擬定戰術性措施的基本思維。欣見習近平偶而走出「山林」,走進「風火」,在惡劣的局勢中,別開生面地殺出一條血路。(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