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象州土地入股效益高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在廣西來賓市象州縣寺村鎮橫橋村舉行的一場分紅儀式上,領到8200多元分紅的村民樑茂盛喜出望外。
樑茂盛是橫橋村委落田村人,家裡有11畝水田。除了在外地工作的大兒子和剛讀大一的小兒子外,家裡就剩他一個人,典型的田多勞力少。
“以前我種一季早稻,一畝總收入大概1190元,除去成本,純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今年我把11畝水田交給合作社統一種植,按照每畝分紅748.57元,這次拿到了8200多元。”樑茂盛高興地說。
樑茂盛種田收入增加,源自橫橋村以“五統一”的模式種植水稻。今年,橫橋村採取土地入股的形式,鼓勵村民把水田提供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統一品種、統一育秧、統一機耕機插、統一生產管理、統一銷售分配“五統一”的“村民+合作社+企業”的模式種植水稻。
由於水稻種植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種植成本降了下來。“比如購買化肥,村民自己少量購買,一畝田得花160元,我們批量購買,一畝田只需要135元。村民自己請收割機一畝田得花100元,加上運輸一共得花120元;而合作社請收割機只需85元,不需要另外運輸。由於我們採用良種良法,水稻產量也提高了,平均畝產提高了90多斤。”橫橋村黨總支書記高杏秀說。
今年以來,該村合作社組織橫橋村落田、慈悲兩個自然村共302戶以999畝水田入股種植水稻,企業負責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和收購。今年,合作社種植的早稻共產糧近101萬斤,銷售後除去成本、村集體3.2萬元利潤以及部分發展資金,共給村民分紅74萬元,預計晚稻還可以每畝分紅500元。
除村民、村合作社盈利外,糧食生產企業也受益。“我們企業對橫橋村土地入股的水稻片區實行集約化經營管理,應用工廠化育秧、增密增穗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增施有機肥等先進技術進行高產攻關,實現稻米質量統一把控,有力提升大米質量,公司生產的大米除在廣西熱銷外,還遠銷至粵港澳,產品供不應求。”象州縣象倉米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周桂新說。
象州縣背靠大瑤山,素有“桂中糧倉”之稱,“象州大米”已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近年來,象州縣加快“7個萬畝”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的建設,其中寺村鎮橫橋村創新“五統一”生產經營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業生產分散經營、效益不高的關鍵問題,種糧綜合效益得到極大提升。
“實行‘五統一’生產管理後,平均畝產幹谷841斤,同比增長10%以上。農戶早稻每畝分紅748.57元,年分紅預計超過1300元,將比自己種植水稻每畝增收700元。”象州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韋在雄說。
據瞭解,目前寺村鎮的白崖村、譚村、崇山村3個村的合作社已經與象倉米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了土地全過程託管合作協議,預計明年新入股的土地有望達到5000多畝。 (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