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24小時待命 照顧者嘆:何時能下班?
各地教養院牀位不足,照顧風暴在全臺上演。有身障者家屬說,從餵食、吃藥到各種情緒、行爲障礙,照顧者工作像是廿四小時加班卻沒人接替,何時才能真正「下班」?
十九歲阿翔患有重度自閉與情緒障礙,他因爲突發情緒抓傷人,一年多來三度被日照機構「退學」。媽媽爲他登記竹東的教養院,排在第一二一號;院方估計,至少得等五年。
阿翔媽媽說,兒子力氣大,可能傷人或傷害自己,這些「不定時炸彈」讓她身心俱疲,「不知道要排多久,才能夠鬆一口氣」。
五十多歲的老康(化名)唯一的孩子極重度身障、智能障礙,他長年抱上抱下,現在孩子上百公斤,早已抱不動了,幸好已排到牀位。老康說,過去廿多年自己照顧,忽然間重擔減輕,才發現以前都是咬牙苦撐。
罹患唐氏症的「小雅」(化名)原與父母同住,爸爸重病後全家頓失收入,母親照顧兩人又得賺錢,「全家差點活不下去」;小雅因鄰居騷擾,政府啓動機制安置,才「卡位」進入教養院。
自閉症兼多重障礙者小杰的父親說,多數人進教養院就待到終老,年輕力壯、尤其障礙程度高者常等不到牀位;父母愈來愈老,應付不了這些身障青壯年;教養院應以年齡分級,廿至四十歲最需要照顧資源,卻最得不到幫助。
阿翔媽媽發現,情緒不穩、障礙程度高的孩子,常被日照機構拒絕,政府應導入專業老師,而不是假裝看不見。
新竹特教學校校長賴國誠表示,特教畢業生分三類,有工作能力者可去服務業,其次到小作所或日照中心,障礙程度高、生活無法自理者常被漏接;社區據點應採「分級制」,有規模的機構應收障礙程度較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