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看問題:別因綠能 就假裝沒環境風險
玻璃纖維製成的風機葉片,廢棄後將成爲龐大垃圾,學者專家提醒,綠能既然已是國家重要政策,政府應將風機「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生命週期成本透明化,務實面對效益、碳排與風險,「不能因爲是綠能,就假裝環境風險不存在」,否則廿年後當離岸風機除役,問題會更大。
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表示,玻璃纖維因具備延展性高、不易斷裂,常見於生活周遭,浴缸、遊艇、戶外場所桌椅等,它是無毒無害材質,風機葉片難以處理問題在於量體太大,處理效果難以符合經濟效益。
單信瑜表示,經濟部或臺電在計算綠能碳排時,所謂「綠」是指發電期間不會產生廢棄物與污染,但前端製作、後端廢棄時,產生多少能源、耗費多少碳,卻並未計入,「但沒看到的纔是問題最大的地方」。
官方與業界寄望未來技術能解決廢葉片回收,單信瑜卻不樂觀。他直言,或許未來科技更發達,但「現在就連最基本的輪胎、牀墊都處理不好,你要跟我說一個不容易燒、幾乎沒有能源效率的風機葉片,能夠有多厲害的技術去處理,在科學上、實務上是不可能」。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從光電到風電都不能因爲是綠能,就假裝它的生態風險跟環境風險不存在。他建議建立把關機制,無論是光電的面板、風機的葉片,從全生命週期算出未來產量、垃圾、覆蓋面積,才能在形成政策時引用數據,並要求風機業者成立基金投入廢棄物處理研發,將處理技術量產化。
長期研究風力發電的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再生能源處處長詹育禔指出,風機葉片如何回收,臺灣至今沒有完備法令。當綠能除役、進入回收體系,中間利益太過複雜時,透過法令讓綠能回收更健全,才能讓執法單位有法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