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大智慧醫療論壇 揭示AI用於醫療照護已漸成形
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今天共同舉辦「智慧醫療論壇」。(陽明交大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第四屆「臺灣醫療科技展」,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除了攜手陽大醫院聯合展出,並於6日共同舉辦「智慧醫療論壇」,交通大學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林奇宏總結指出,從各團隊展現的研發成果,AI應用於健康醫療照護的各種模式已日漸成形,可行性方案已可在醫療院所之間相互印證並複製推廣。
論壇以科技部生科司臨牀資料庫AI計劃爲主軸,結合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的臨牀醫學研究團隊,針對 「AI會取代醫師嗎」、「失智時代新希望」、「神經氣象站: 頭痛預報」、「以人工智慧輔助前十字韌帶損傷之MRI影像診斷」、「創新視網膜AI智慧醫療雲端平臺」及「智慧居家睡眠照護平臺」六大主題,進行探討,整合國內臨牀、工程、學研以及產業界專業精銳團隊,針對臨牀流程上急需智慧醫療的部分,共同打造領先國際的智慧腦醫學跨域平臺。
陽明大學數位醫學中心主任楊智傑團隊持續與中華電信等具備人工智慧應用能力之產業合作,推動全民健康雲服務,實現最佳化之個人精準醫療。交通大學三位教授分別分享BioICT技術之深耕應用,包含「可穿戴健康照護裝置之開發與試驗」、「智慧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早期預警平臺」及「AI 在疾病精準檢測與風險預測之創新應用」。
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明年2月將合併成陽明交通大學,雙方希望以其功能專精互補的專長領域,共同開創生技醫藥與電子資通訊相融合的嶄新領域,爲國內的整合型醫療研究跨出新里程!
林奇宏總結今天的論壇指出,AI應用於健康醫療照護的各種模式已日漸成形,但AI應用於健康及醫療的付費或商業營運模式仍待積極探討與開發。
他表示,一項「有用」的AI輔助醫療流程在實際應用時,到底是由服務提供者、服務接受者、服務提供單位(醫療院所)、或者保險業者(商業保險或全民健保)付費?以何種方式付費?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不是經由論述所能達成,而是需要透過試辦產出的數據,提出客觀的實證演算,作爲決策的基礎。
他建議政府可將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廣交與學校、醫療端及企業端執行,政府應將其有限資源投注於法規內容並支持實際場域的「沙盒」試辦,作爲未來新政策逐步開展的實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