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如何健全利率調控機制 來看權威專家解讀

財聯社7月12日訊(記者 高萍)近日央行宣佈引入臨時正、逆回購操作工具,引發市場較大關注。央行行長潘功勝前不久在陸家嘴論壇上首次提出,央行將明確以短期操作利率作爲主要政策利率,這意味着未來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將發生重要轉型。

對於主要政策利率明確爲央行短期操作工具的利率,權威專家今日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國有短端的政策利率即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這方面和國際上是相似的,發達經濟體央行主要是盯短端利率;同時我國還有中端政策利率的說法,主要是和當時利率傳導機制不夠完善有關。

“隨着利率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和利率傳導機制逐步健全,存在兩個政策利率已經沒有太大必要,央行應該主要控制短端利率。通常,央行調整短端操作利率後,市場會在這基礎上自發加點形成中長端利率。”上述專家指出。

央行衡量短端利率調控是否達到目標,需要有個目標利率。發達經濟體央行主要盯的是隔夜利率,例如,美聯儲看的聯邦基金有效利率、歐央行看的Estr都是隔夜利率指數。

業內專家分析,目前人民銀行主要盯的是銀行間7天期回購利率即DR007,但也越來越多看隔夜回購利率DR001。隔夜回購交易量佔比更高,代表性更強,未來也可以考慮向這個方向發展。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方面,財聯社記者瞭解到,目前LPR是由20家報價行每月根據其對最優質貸款客戶的貸款利率,按市場化原則報價,經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算術平均得出的報價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對LPR定價有一定參考作用,但也不是完全掛鉤。

權威專家指出,當前LPR報價與最優質客戶貸款利率之間出現一定偏離,未來還需要加強報價質量考覈,減少偏離度。也可以考慮借鑑國際經驗,用類似SOFR的短端市場利率作爲浮動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這方面的改進有利於提高貸款基準利率的公允性,也有利於提高利率傳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