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中國企業出海,是在妥協和堅持之間找到平衡

聯想成立40週年之際,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2024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論壇》上,分享了聯想全球化20年的實踐經驗。

回顧聯想出海的起點時,楊元慶提到,2000年他帶領團隊前往美國拜訪微軟、英特爾等高科技企業,堅定了聯想全球化的決心。“爲了實現這個理想,我們嘗試過不同路徑,比如自建式發展。但很快就發現,沒有長時間的資源投入和經驗積累是不可能做成的。”

2004年,聯想通過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正式出海。彼時,聯想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BM了的全球PC業務。收購完戰後,聯想成爲全球第三大電腦製造商(僅次於戴爾和惠普)。

以雙方2003年的銷售業績合併計算,此次併購意味着聯想的PC年出貨量將達1190萬臺,銷售額將達到120億美元,從而使得聯想在原有PC業務規模的基礎上增長4倍。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收購,聯想擁有了IBM個人電腦的全球研發機構、生產製造以及銷售渠道。同時,IBM的“Think”品牌也將由新聯想集團使用。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曾表示,此次併購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風險:客戶流失的風險,即客戶是否繼續認可和接受IBM的品牌;人員流失的風險;文化融合的風險。

楊元慶坦言,當時沒有中國企業成功併購海外品牌的先例,聯想只能懷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摸着石頭過河”。

“併購成功之所以難,最大的難度在於整合。”

楊元慶強調,併購整合不僅僅是財務報表的合併,更是涉及產品、品牌、銷售、服務、供應鏈、生產製造、研發、人力資源、組織文化等方方面面。需要根據不同領域的不同情況做細緻的、針對性的策略設計,更要在執行過程中保持靈活,在妥協、堅持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產品與品牌方面,聯想在併購過渡期內保持聯想和IBM產品和品牌各自獨立運行的模式,以防員工和客戶的流失。業務穩定後,雙方根據品類特點進行不同程度地深入整合,並創造性地推出消費品牌YOGA,與Think商用電腦形成互補,將聯想電腦的市場地位不斷推高。

“在產品與品牌整合的過程中,不僅交織着組織、人員、流程的整合,還涉及工作方式、經營理念、語言文化的融合。”楊元慶補充,老聯想與IBM存在多方面的差異,比如垂直管理與矩陣管理、中文體系與英文體系、直接管理與地區團隊間接管理、主人翁精神與經理人文化。經歷了從磨合到融合的方方面面,聯想最終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也沉澱下更多的經驗與方法論。

麥肯錫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當前部分領先中國企業在非本土市場的收入已經佔到了30%-40%,而這一比例在成熟的全球化企業中能達到80%,表明中企出海依然潛力無限。然而,出海之路並非坦途,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着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波動以及國際市場複雜性等多重挑戰。

楊元慶從聯想二十年全球化經驗出發,爲中國企業出海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要重視通過本地化產品創新構建全球知名品牌。“構建品牌力的核心是產品創新,而產品創新則一定要基於對當地消費者需求的挖掘,且必須物美價優、質量過硬。”

第二,要重視通過貼近本地市場構建韌性供應鏈。“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只有從出口導向跨越到深度融合的本地化,串聯起更多產業鏈環節,搭建起更加高效、抗風險性更強的供應鏈,才能更加貼近本地市場,服務好當地的消費者與客戶。”

第三,要重視通過合作共贏塑造當地市場企業公民形象。“我們選擇出海,不是爲了征服某個市場,而是爲了融入他們。”他表示,只有在出海時思考如何爲當地創造價值,共享發展紅利,成爲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才能真正紮根海外市場。

根據Canalys發佈的市場報告,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場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長,臺式機、筆記本和工作站的總出貨量增長1.3%,達到6640萬臺。其中,聯想排名第一,全球出貨量達到1650萬臺,同比增長3%。報告預測,全球PC市場未來12個月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主要由於2025年10月Windows 10服務終止前,仍有大量的Windows PC裝機需求。(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