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打出孩子藏匿的罕見病並致脊髓損傷?專家:兩者關係不大

據陝視新聞,近日,陝西西安4 歲的歡歡小朋友因爲淘氣,媽媽一時心急在他的屁股上打了一下。誰能想到,這看似平常的一下竟引發了嚴重後果。

傷後 1 小時,歡歡逐漸不願站立,4 小時後基本無法獨自站立,下肢還失去了感覺。家長急忙將孩子送往西安市兒童醫院。

經醫生詢問與檢查,發現歡歡存在隱匿性脊髓栓系,而這一情況使得這一巴掌造成了脊髓損傷。

該新聞引發熱議,也讓許多家長“瑟瑟發抖”。隱匿性脊髓栓系這一讓大多人陌生的疾病爲何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日常生活中,除了體罰外,家長又該用哪些相對安全的方式管束孩子?針對以上疑問,瀟湘晨報記者採訪了兩位專家。

孩子發病與被打屁股關係不大

長沙市第一醫院脊柱科主任向偉能介紹,隱匿性脊髓栓系是一個較爲罕見的脊髓發育異常的問題,多見於幼兒。具體是指由於各種先天或後天因素致使脊髓圓錐位置下降,並被非彈性組織固定於椎管內較低位置,脊髓和(或)馬尾神經受到牽拉,從而引起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的綜合徵。

簡單來說,也就是脊髓在椎管內被限制運動,導致脊髓拉伸和慢性損傷,從而導致相關症狀。“一般來說,隱匿性脊髓栓系屬於脊柱外科或神經外科範疇的專科疾病。”向偉能說。

“由於該病屬於相對罕見的疾病,發病率較低,所以我們也不建議家長們在孩子無症狀時帶着去做相關檢查。”向偉能表示,隱匿性脊髓栓系是生長髮育後才逐漸顯露出的疾病,並無典型症狀,有部分患者表現爲腰腿部的疼痛、小便失禁、尿頻尿急等。因症狀不典型,所以許多患者前期往往折返於多個科室求醫,直到最後才能確診,“所以當發現孩子出現相關症狀,並排除其他病因後,家長就可以考慮進行隱匿性脊髓栓系的相關檢查。”

回到新聞當事人本身,家長的這一巴掌對患有隱匿性脊髓栓系的孩子有何影響?向偉能表示,發病與被打巴掌關係不大,健康的小朋友被打屁股也基本不會造成脊柱損傷,“孩子本身就患有疾病,即使不挨這一巴掌,他在有限時間內也會發病。這一巴掌只可能是誘因,而非主因。”

目前,手術是治療隱匿性脊髓栓系的唯一方法。“通過手術,解除對脊髓的栓系,恢復受損部位的微循環,促使神經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由於該病臨牀表現複雜,且診斷難度較大,所以患者被確診時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部分患者此時已經出現神經損傷,即使通過手術治療,效果也有限。

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應關注哪些重點

從出生到青春期,孩子會經歷漫長的生長髮育階段。家長應在每個時期特別關注孩子哪些問題,以識別背後的健康隱患?長沙市第一醫院兒科主任譚鑫介紹,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關注的保健重點也有所不同。

嬰兒期(0-1歲)的孩子需要關注大運動的發展,例如三個月時能不能擡頭,五、六個月時能不能坐穩、九、十個月能不能站立等等,“這些情況一般在兒童保健中心或社區醫院都會有醫生進行專業評估,幫助家長及時識別和解決問題。”

一歲後,家長可以關注孩子的口腔問題,“如果13月齡時孩子還沒長牙,就需要及時進行相關檢查,排除牙齒髮育方面的問題。”譚鑫提醒,換牙期的孩子也需要被關注齲齒的問題,家長應控制甜食的攝入,並提醒進行正確的口腔清潔。

“兒童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家長格外重視。”譚鑫介紹,在心理健康門診,時常會接診到五、六年級至初中的學生。當孩子出現失眠、食慾減退和厭學等情況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

生長髮育的問題也是需要家長關注的重點。如果孩子出現身高長得過快、女生乳房發育較早但身高增長暫緩,則需要考慮是否存在性早熟的問題。另外,孩子的體重也不能被忽視,“在門診經常會接診到體重超出正常範疇30%-50%的小朋友,有的甚至發現肝功能問題或脂肪肝,還有一些出現胰島素抵抗,這類孩子以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非常高。”

除此之外,視力下降、脊柱側彎也是在現代小孩子中高發的疾病。譚鑫提醒,孩子不應過早、過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久坐寫作業時,也要儘量維持正確坐姿。

如何安全、有效的“懲罰”孩子

日常生活中,家長在管教孩子時,時常會情緒激動,一氣之下使用打屁股、打手板心這種方式懲罰孩子。但實際上,體罰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家長應選擇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譚鑫介紹,在孩子犯錯時,家長首先可以與孩子進行溝通和規勸。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孩子的情緒。情緒波動較大時,家長應耐心聽取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理解情緒的同時再進行引導,及時將錯誤改正。

其次,家長可以採取自然懲罰法,讓孩子自己去承擔錯誤行爲的後果。譚鑫舉例,當孩子寫作業拖沓、無法按時完成時,孩子應該接受老師的批評,而非幫着去求情或以暴力手段懲罰孩子;如果孩子弄丟了玩具,家長也不應是辱罵指責或者馬上去去買新的,而是讓孩子自行尋找,自己承受失去玩具帶來的不良情緒。

再次,設立“合理的限制”。對孩子的不良行爲設定適當的界限,比如罰坐罰站等。但家長應注意場合和時間,特別是不要在人多的場合訴責懲罰孩子。譚鑫表示,當代小朋友的心理較爲敏感和脆弱,家長應儘量避免在公共場合傷害孩子自尊,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最後,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可以通過剝奪部分權利的方式來約束他們,比如減少吃零食、看電視或外出遊玩的機會。相應的,在孩子表現不錯的時候,家長也可通過相應方式實施獎勵,“在這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權利被剝奪或被獎勵的原因,完善獎懲機制能夠改善孩子的行爲習慣。”譚鑫說。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來源: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