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片讓韓日中三國都7pupu 《太極旗》導演泄票房失利主因

圖文/鏡週刊

擅長改編歷史題材,並多次在票房藝術獲正面評價姜帝圭,卻在2011年推出以二次世界大戰爲題材的電影《登陸之日》,首次嚐到票房滑鐵盧滋味:「這讓我思考:大家一直在追求歷史的真相,但各國觀衆不同的角度,到底會產生哪些不同的想法呢?」

韓國日本合資拍攝的《登陸之日》,製作費高達新臺幣8.4億元,花費10個月拍攝。故事以1939年朝鮮日治時代背景張東健飾演人力車伕,與來自日本中產家庭的日本少年小田切讓,在一場馬拉松賽事中相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兩人皆被徵召從軍並赴中國戰場日軍於諾門罕戰役中慘敗,兩人同時被蘇聯紅軍俘虜,爲求生存被迫穿上制服成爲蘇軍的一員,並於蘇德戰場上再次站在前線,卻又被德軍俘虜,再爲德意志參與諾曼第戰役…

《登陸之日》跨越日、韓、中多國背景,姜帝圭想藉張東健、小田切讓兩位主角探討韓日情誼,以及兩人成長過程,但韓國、日本、中國對二次世界大戰的立場態度皆不同,讓這部電影在三國上映時均飽受批評:「韓國觀衆認爲我刻意美化日本形象,日本觀衆卻認爲我醜化日軍形象,他們都認爲這部電影不是真實的歷史,內容殘忍又負面。」

姜帝圭認爲,《登陸之日》對韓國、日本都很重要,但在日本舉辦電影座談會時,曾有日本學生對相關內容提出嚴厲的批判,「他認爲片中日軍的不人道行爲是僞造的。我才發現,日本教科書並未給下一代正確的歷史認知,而我想利用電影在不同時間點呈現各國之間的關係,真的是件很敏感的事!」

事實上,無論是南北韓關係或戰爭,姜帝圭總會巧妙地以主角之間關係暗喻。《魚》藉由男女主角養的接吻魚比喻南北韓之間脣齒相依的關係;《太極旗-生死兄弟》以兄弟情誼,帶出韓戰爆發兄弟戰場相見的矛盾與痛苦;《登陸之日》則以馬拉松運動競技隱喻韓日之間微妙又競爭的關係。

姜帝圭認爲,在戰爭之中沒有勝者也沒有輸家,藉着電影中戰爭的殘酷與無奈,他真正想傳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友情親情

更多鏡週刊報導韓國總統鼓勵拍情色電影!學電影的他只好這樣入行張東健、元斌扛票房 導演竟說「太脫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