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場雨後 智慧商機春筍式爆發
疫情帶來危機的同時也提供新產業發展契機,圖爲2019未來科技展現場。(中新社資料照片)
隨大陸疫情趨緩,各產業謹慎復工,圖爲貴州清水江服務區工作人員在檢測司機體溫。(中新社)
透過AI能即時分析客戶喜好和流向,作出精準行銷的分析與建議,圖爲示意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此次疫情推動5G、大數據和AI發展,圖爲研發人員展示AI平臺。(中新社資料照片)
新經濟概念基金
新冠肺炎疫情在大陸正逐漸放緩,在全球卻加速傳播。然而危機往往會加快變革,此次疫情爲5G、大數據和人工智慧(AI)合力推動社會邁向「萬物智慧」並提供新契機。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人工智慧不僅被用於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測序,還被用於尋找在大陸以外疫情傳播的預警訊號以及追蹤密切接觸者。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敏蘭表示,全球政策寬鬆應使風險資產的基本面保持不變,但投資者在市場和行業佈局上要精挑細選。即便全球旅遊業面臨巨大沖擊,從酒店、航空公司到商場等各個方面皆受到波及,但機會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浮現。
陳敏蘭表示,隨着各國政府加大防控和治療,在人工智慧和5G領域的私人投資可能會獲得進一步提振。亞洲在5G相關技術上的支出料將大幅攀升(從2019年的75億美元升至2025年的1500億美元),令該地區的上游行業(如半導體和設備)和下游行業(如智慧型手機)受益。此一龐大支出應會支持亞洲科技行業結構性上行。
「居家抗疫」也突顯另一項科技驅動的變革,民衆增加上網購物,並更多地透過社交媒體進行互動。今年春節期間,大陸民衆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激增55%,而去年僅增加3%。在大陸,健身房和房地產仲介開始透過直播和虛擬實境科技遠端提供服務。在香港,銀行、保險公司和借貸平臺的線上交易量激增,因消費者避免到訪這些機構。
事實上,隨着大陸主要城市封城,電子商務、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娛樂和遠端辦公類APP的普及率急速上升。資料顯示,至2030年料將新增20億互聯網使用者,對線上商業模式的需求將繼續成長,遠遠超出此次疫情帶動的需求。有鑑於此,支持這些業務的基礎科技(或使能科技)將進一步蓬勃發展,比如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
新冠病毒也反映出基因療法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有助於科學家確定病毒的傳播方式。疫情蔓延下,需要快速做出診斷,這也使得可攜式基因測序儀的需求猛增。基因療法可望推動醫療模式的根本轉變,投資者可多元化投資於相關企業來參與基因療法主題,以控制個別臨牀失敗的風險。
三無經濟吸引市場資金
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認爲,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往往伴隨着新突破,新產業、新公司同步誕生,這次同樣不會例外;在疫情導致交易活動封閉下,預期未來商業發展將轉向「三無」型態,並吸引市場資金匯聚。
所謂「三無」經濟型態指的是:一、無接觸經濟,如:線上會議、雲端辦公、遠距醫療、數位課程、影音娛樂串流、數位金融支付;二、無人化生產,即自動化生產、機器人倉儲和物流;三、無極限應用,涵蓋:精準醫療、人工智慧數據分析、智慧城市和交通等。
陳世杰指出,以疫情最嚴重的大陸爲例,因爲封城、停工和停班課,有高達2億人無法外出,只能利用網路辦公、上課和娛樂,讓雲端需求出現猛爆性成長。目前6成企業在雲端軟、硬體的資本支出比重都不到20%,經此一「疫」,雲端投資金額可望倍增。
其次,全球製造業供應斷鏈,讓企業思考分散生產地的必要性,部分轉向消費地生產的方式,人力成本未來不再是設廠的唯一考量,伴隨而來的是提高自動化程度,以滿足現行的生產效率和需求,讓機器人成爲企業設備採購重點。
而無論雲端應用、自動化製造,都少不了AI人工智慧技術的協助。陳世杰認爲,人工智慧能即時分析客戶喜好和流向,隨時作出精準行銷的分析與建議,讓各行各業提供多樣化的商品與服務,帶來更多創新應用,發展潛力無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