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上設熱門專業 偏離了大學的定位

7月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佈了《關於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將組織開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申報工作,要求各高校主管部門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產業發展需要,設置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其中,教育部特別要求高校主管部門加強工作指導預警預測,避免同一區域(領域大量重複設置“過熱”專業,做好專業佈局結構宏觀調控

高校一哄而上設置所謂熱門專業,導致這些熱門專業辦不出特色,難以保證質量,乃至變爲“冷門”,確實是當前高校專業設置工作中的突出問題。要避免這類問題發生,既需要高校主管部門爲高校自主設置專業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務,及時做出預警與預測,也需要高校參考專業意見合理運用其辦學自主權

高校盲目追逐熱門並不是一個新問題。2012年,我國發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下稱《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在國家頒佈的《專業目錄》內新設國家控制布點以外的專業,由審批制改爲備案制。這一舉措的進步性顯而易見,各大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得到了有效提升,更能發揮其比較優勢;但也有部分高校並沒有用好這份“寶貴的自由”,“拍腦袋”盲目設置專業,造成熱門專業“過熱”與“扎堆兒”的問題。

專業設置是教育事務學術事務,應該由學校的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根據本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審慎論證。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來,部分大學調整專業缺乏對專業意見的問詢,導致熱門專業大量重複設置,“冷門”專業乏人問津。對此,只有推進學校建立更加專業化的治理結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4.4%,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明確的辦學定位對高校極爲重要。普及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學校,辦學定位大致可以分爲兩類。其中,一類高校更加側重綜合性通識教育,這類高校應以能力導向培養人才,專業設置也就必須堅持學校的辦學傳統,不能以社會需求爲導向調整專業。如果根據社會需求變化調整學校專業,什麼熱門就辦什麼,那這類高校就偏離了本身的定位,把學校辦成職業培訓所了。

與此相對,也有一些高校,本身就更加側重培養專業人才,直接對接就業市場。這類高校設置專業理應以社會需求爲導向,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靈活調整專業,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

目前看來,部分高校並沒有形成自身明確的定位。部分綜合性大學過於短視,把某些基礎學科專業砍掉,盲目追逐熱門,也有部分專業導向的院校不安於自身定位,強行追求“高大上”,最後既耽誤了學校發展,也耽誤了學生學習與發展。

要讓各個高校形成更加合理而明確的自我定位,不僅需要賦予高校自主權,更需要引導高校健全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如此才能不把自主權用歪。學校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要實行以教育和學術爲本的管理,如此才能讓高校辦學質量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