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的觀照與檢討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世界衛生組織在5月5日宣告新冠緊急狀態結束,未來儘管疫情仍在,甚至可能反撲,但這宣佈的確讓大家舒了口氣,畢竟,這3年它對每個人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遭遇,在佛法叫「共業」。這3年,無論你是公侯將相或販夫走卒、是賢或不肖,一樣都得面對疫情。這時你可能會怨天尤人,因爲預期的發展被打斷了,可能會覺得龍困淺灘,被各種有形無形的枷鎖困住,難以施展。但在這繁忙的時代,像一輛奔馳的車輛,不曾顧及兩旁的風景,就一逕往前疾駛,正是多數人的人生,如果這時能靜下來回顧自己的足跡,觀照當前的處境,也就能化「逆緣」爲「增上緣」。所以除了因疫情被奪走的不幸生命外,活着的人都該將這3年的種種當成一種生命的「境界現前」。所謂「共業更作別業修」,面對同一處境,人的不同也就在這場疫情中涌現出來。

說「共業更作別業修」,還不只對個人,對國家、文化亦然。疫情中各國反應大不相同,這些反應都是面對現前處境及不可知未來的映現。而所以會如此映現,有些固牽涉到客觀環境的掌握,有些則因於主觀的心理,兩相結合,就有了各國不同的作爲。

由於是新病毒、新疫情,面對的是未知的未來,所謂因應的好壞,固可以因着客觀的資料及論理的邏輯來作推敲,但什麼樣的因應真有效,嚴格說,也只能等時間來證明,各種臧否都難免某種程度的事後諸葛。

正如此,很斷然地「以此非彼」或「以彼非此」,就沒有特別的意義,更重要的還在能不能從歷史向度出發,看待不同文化面對同一情境爲何會採取如此不同的迴應。例如:美國人不愛戴口罩,當然導致前期染病的傳播迅速及較多的死亡,但理解到西方人認爲只有病人才戴口罩的習慣,就知道想超越這樣的慣性需要些時間。而更根柢的,它還牽涉到美國人對人權保障的認定:國家不能率意剝奪個人的自衛權,以此,也就沒辦法輕易用一紙行政命令叫大家戴上口罩,而所以如此,則與美國建國的歷史息息相關。

相對的,在兩岸,不只戴口罩是許多人平時保護自己的常見措施,在標舉「家國天下」的中國文化裡,個人權益原不能輕易凌越羣體利益,爲了羣體利益犧牲個人自由一定程度是可被接受的,也正如此,初期的防疫,兩岸較諸美國就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然而,相對的,由於將個人權益放在第一順位,對於疫情的真實狀況,包含政府措施、社會因應及更重要的病毒威力如何?新藥成效?在美國,乃必須更赤裸地呈現在大家面前,儘管有像川普這類政客對於疫情的大放厥辭,但大體而言,社會對疫情一般仍較可能得到更多資訊,也就更好做個人利益的因應。

而兩岸儘管處理方式不盡相同,卻同樣都有更多號稱爲團體考量的措施,在資訊上,也就更多隻呈現想讓你看的部分。

但無論如何,正因有這種種不同,彼此間就有了參考比較的價值。而在此,除調整醫療措施、發明新藥這些牽涉科學因應的比較外,人文的觀照也不可缺,有此,才更能照見自己的盲點。在未來日子裡,類似新冠的疫情還可能發生,你也才真能以前事爲師,以他人爲鑑。而對大事件下生命遭遇的書寫更就不能少,只有如此,才能讓人照見權力的傲慢與節制、生命的卑微與偉大。

總之,疫情結束後,到底是船過水無痕、是大夢一場、是往事不堪回首,還是藉此讓我們更瞭解自己、更因應未來,就是一個大家必須持續關注的事情。(作者爲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