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年代 能進劇場真是福分

1996年屏風表演班的「京戲啓示錄」,李國修(右)和李小平。(本報資料照片

表演藝術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在防疫年代,需要保持安全距離科技讓表演藝術有更多的表現手法,在沒有現場演出的日子,線上直播錄影轉播方式,都縮短了觀衆和表演之間的距離,但科技有天能取代真人表演嗎?

古名伸認爲,科技再發達,仍無法取代表演藝術,「因爲呼吸這件事情,永遠無法被取代,表演藝術就是要看到真人在你面前喘氣、流汗,甚至跌倒,關鍵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古名伸表示,舞蹈與表演仍是需要面對面,她以網路介面教學的舞蹈課爲例,「學生在一格格的小視窗裡面,扶着沙發椅練習,老師隔空看着,要怎麼糾正呢?我擔心的是,身體不練,真的感覺會不見,表演藝術的遠距上課,並不是常態。而我們還能進劇場,真的是一種福分。」

李小平觀察,相較於疫情剛開始爆發時的考驗,現在全人類已經開始慢慢改變思考模式,「後疫情時代作品的生成態度觀演距離都會改變,這種距離感,已由不得人們說不,但科技究竟是變得更方便了,還是變得更冷漠了,值得思考。」

李小平表示,整個表演藝術領域大家會在意新的溝通工具,以及關注世界上其他國家怎麼使用最新科技,「疫情之後,怎麼建立表演藝術的特立獨行和存在價值,是需要一起重新尋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