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屬請領身故保險金 有撇步

圖爲民衆在勞保局洽詢,志工解說請領遺屬年金情況。圖/本報資料照片

又發生遺屬請領不到家人的身故保險金,和保險公司槓上,需要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居中協調,才得以讓遺屬受益人與保險公司搞清細節、化解干戈。保險業主管表示,在臺灣市場銷售最好的生死合險,綜合了「生存險」與「死亡險」,被保險人在特定期間或期滿時生存,可以領取生存保險金;若不幸身故或失能,則可領取身故或失能保險金。

身故保險金的請領,因爲被保險人已不在人世,生前也可能沒有向繼承家人詳細說明,相對上處理真的麻煩許多。保險業主管說,外界最常討論是身故保險金的納稅問題,其實這部份早就在臺灣各級稅捐單位的掌握之中,刻意想透過保險逃稅的人,稅捐單位清清楚楚「可能的手法」,民衆很難乘心如意;反而是發生過被保險人買了保單,過世前沒有向家人告知,也不知道受益人是誰,導致身故保險金沒有順利請領,連稅捐單位都頭痛。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我國2021年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的投保率264.81%,人壽保險及年金保險普及率279.49%,兩項數據加上財產險等數據,交叉分析我國人口數目,每位國人持有保單平均在三張以上。這一方面反映國人財富能力的提升,儲蓄金移轉到保險商品的不滅趨勢;另方面,相關保單數據在保發中心電子建檔愈見成熟下,近年來持續增加,除非某一類產品發生設計瑕疵纔會有明顯減少。

加上各家保險業者在商品上的創新靈活,身邊朋友購買商業保險的機會更多,除非是特別精明的朋友,能好好記住自己保險條件、保障內容、繳納各期保費時間的人少之又少,更何況保險公司定期維護更動的保單價值,根本沒有民衆能記得。還有的時候,民衆從不同管道購買的保單,有來自A銀行理專推介,有林阿姨上班的B保險公司,或是某次自己在網路上點購來的。欣見大型保險公司對於保戶的服務,現在擴及到保戶保單資料統整於雲端,保戶能透過官網提供的客戶個人帳戶,隨時登錄網站查詢,不同管道買的同一家公司保單,能在個人帳戶中看到,過往很佔書桌抽屜的實體紙本保單通通可以處理丟掉了。

保險存摺服務

可查詢投保狀況

接下來,該讓國人能獲得「解藥」的是不同保險公司的不同保單,都能在同一個網站或資料庫中查詢獲得。這類似於三年前金管會討論「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美好目標:民衆在不同銀行的開戶、個人信用資料,可以由自己拿回來並保管在可信任的APP或雲端中,第一個目標至少作到「統整」個人與金融機構往來的歷年資料。

所幸壽險公會、保發中心心繫保戶,投入心力建置保險區塊鏈聯盟科技運用共享平臺,今年6月公佈多項創新服務之一的保險存摺服務,對業者來說,可降低保險業人工作業及重複投資的經營成本,對民衆保戶來說,經由主動註冊,可以「統整」各家保單在一個資料庫中,可以查詢自己所有人身保險投保狀況,11月還會公佈更多的新增功能。保險經紀人說,統整後的保單資料對於遺屬、受益人、法定繼承人等更是重要,藉此一目瞭然身故被保險人的保單狀況。

由於上述相關係統仍在開發之中,美好目標無法一步到位。

金融科技助力

未來手機也可查

壽險公會也表示,這是經由「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進入投保紀錄查詢,查詢資料以被查詢人爲被保險人或要保人的有效及失效兩年內之人身保險契約爲限,且以公會員公司有上傳的通報資料查復爲主。然而,在民衆有需求、金融科技可以幫忙、業者願意投入成本下,相信未來的保險存摺將如發票存摺一樣,在大多數民衆的手機中佔有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