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增至23家 醫改會憂過量 恐影響基層醫療

高雄義大晉升爲醫學中心,目前全國醫學中心新增爲23家,醫界認爲有助於縮小南北醫療資源落差,但醫改會擔憂過量,認爲應增訂總量限制及退場機制。基層醫院則指出,應嚴格管控,讓大醫院門診量降到50%以下,避免影響基層發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衛福部今日公佈最新醫院評鑑結果,高雄義大晉升爲醫學中心,目前全國醫學中心新增爲23家。醫界認爲,高屏區增至4家醫學中心,有助於縮小南北醫療資源落差,但醫改會擔憂過量,恐影響基層醫療院所發展,衛福部應訂定總量上限及退場機制。基層醫院則指出,大醫院門診收入就佔60%,不符合醫學中心以照顧急重難罕爲主,衛福部應嚴格管控,讓大醫院門診量降到50%以下。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臺灣醫學中心分佈不平衡,北部過於密集,每75萬人就有一家醫學中心,高屏區醫學中心則平均服務121萬人,是北部的1.6倍。高雄義大升格爲醫學中心,有助於縮小南北醫療資源差距,比照去年北區評鑑相同標準下升格,符合公平正義,且義大具足夠實力,達醫學中心醫療品質條件。

去年醫院評鑑臺北區、北區破例增額3家,引發外界質疑臺灣醫學中心家數過多及分佈不均問題,更在去年10月遭監察院糾正。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推行醫院評鑑初期,就曾提到應進行醫學中心「總量管制」,並制定退場及降級制度,但今年高屏區又增加1間,不符合有降有升、一進一出原則,整體醫學中心已經過量。

林雅惠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加速擬定各區合理的醫學中心家數上限,並訂定醫學中心退場及降級制度,才能強化醫學中心任務,達成健保永續和醫療資源分配。國內醫學中心家數高達23家,但以每200萬人的標準來看,全臺12家就已足夠,衛福部應檢討評鑑標準。

臺灣推動分級醫療多年,林雅惠直言,有越來越多醫院想升級,以拿到較高給付,導致區域分佈越來越失衡。健保署也推動分級醫療轉診,但實際上大醫院的下轉率非常低,只有0.06%,雖然健保針對下轉提出600點給付獎勵,但大醫院仍抱持消極態度。大醫院越來越多,國內又沒有總量管制,大醫院大量提供輕症門診,將影響基層醫療發展,不利醫療在地化、造成醫療浪費。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認爲,今年起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增加醫學中心對財務的衝擊就不會那麼大。不過,很多醫學中心都以門診爲主,臺北好幾家醫學中心的門診收入,就佔全醫院收入60%,與預期應以「急重難罕」照護爲主的醫學中心任務完全不一樣。

「以門診爲主的醫學中心還能叫醫學中心嗎?」朱益宏直言,衛福部今年再次破例增額,就應做好管控及相關配套措施,建立門診佔比規定,要求醫學中心門診比例降到50%以下。照理來說,醫學中心應以照顧急重難罕病人爲主,住院收入應大於門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