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文化講座|今年春節你回家嗎?——四代人一起聊《春運》

北京|今年春節你回家嗎?——四代人一起聊《春運》

時間:1月18日(週六)14:30-17:00

地點:西城區阜成門外北禮士路135號新華書店總店

嘉賓:楊登峰(工人日報社攝影部主任)、歐陽紅(中華書局主題出版編輯部主任)、王銘基(中華書局美術編輯)、王偉偉(工人日報社記者)

《春運(1954-2024)》不僅是一部珍貴的歷史文獻,更是一幅展現中國人民精神風貌和情感世界的藝術畫卷。這部書以春運爲視角,以影像方式回望過去70年中國人過春節的節奏、方式,出行的頻率、人次,出行的時間、目的地等。你是誰?你的老家在哪裡?你是否還記得離家後第一次踏上歸途時的心情?那些年,那些時光,你經歷了怎樣的春運故事?今年過年,你還回家嗎?1月18日,我們找了四個年代的春運經歷者,陪你一起聊聊《春運》那些事兒。

北京|動物如何治癒生活——《驢子醫生和它的朋友們》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張越(主持人)、樂競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聖楠(圖書策劃編輯)

與動物接觸,我們能夠感受到不依賴於外表、行爲或認知能力的被接納和被理解。在變化迅速和充滿壓力的世界中,動物作爲人類不說話的朋友,有着珍貴的療愈作用。1月18日下午,我們邀請知名主持人、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理事張越,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委員會、《驢子醫生和它的朋友們:動物如何療愈人類》譯者樂競文做客SKP,圍繞新書《驢子醫生和它的朋友們》,探究動物對人類身心的療愈作用,以及“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歷程與應用前景,並展示這種療法對抑鬱症、孤獨症及多動症等疾病的療愈效果。

北京|拈花惹草:一個收藏家的十年——《春風最隨美人意》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9:00-21:00

地點:海淀區成府路28號PAGEONE書店2F

嘉賓:王帥(收藏家、作家)、老樹(中央財經大學教師)、郭彤(中國嘉德副總裁兼書畫部總負責人)、李克(美食主理人)

收藏家、作家王帥通過十多年涉獵中國書畫市場與研究,已頗具心得,獨抒機杼。他的視角不同於學院派的學術性分析,更多則是將個人的人生經歷融入到對畫、事、人的解讀與感喟中,以頗具個人風格的文字,道盡十幾年來對近現代書畫、手稿收藏前後的始末,試圖讀盡畫內的旨趣,叩問世間的美。1月18日晚,讓我們相約PAGEONE五道口店,一起暢聊關於熱愛、關於藝術、關於生活的話題,迎接春天的到來。

北京|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對話愛爾蘭作家希內德·格利森

時間:1月22日(週三)19:00-20:30

地點:朝陽區東壩鎮半截塔路53號郎園Station(北京紡織倉庫南門)D3-1座單向空間

主講人:希內德·格利森(作家)

爲了紀念布里吉德這位強大的女性守護神,也爲了慶祝像希內德·格利森(Sinéad Gleeson)這樣的傑出女性,愛爾蘭人將每年的2月1日作爲聖布里吉德節。後來愛爾蘭將2月1日作爲新的國家假日,在全球舉辦各種慶祝女性創造力的活動。1月22日晚,在聖布里吉德節即將到來之際,愛爾蘭大使館特別邀請知名當代作家希內德·格利森來到單向空間·郎園Station店,與中國的讀者們一起分享她在中國出版的隨筆集《我身體裡的人造星星》以及文學創作的經歷和感悟。

上海|我們與惡的距離:法律和教育如何面對校園霸凌?

時間:1月17日(週五)19:00-21:00

地點: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融書房

嘉賓:李輝(律師)、曹檸(播客主播)

校園霸凌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面對校園霸凌,法律與教育能做些什麼、又該如何做?學校、家庭、教育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在事件處置中又會遇到哪些難題?1月17日晚,我們邀請到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上海豐兆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李輝,與播客“鹹檸七”主播、b站知識區up主“邊緣人小曹”曹檸,一起探討以教育與法律之眼,透視校園霸凌。

上海|飛往任何想去之地——《未知的愛:伊麗莎白·畢肖普傳》新書發佈暨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4: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研討室7-03

嘉賓: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厄土(詩人、譯者)、來穎燕(《上海文學》雜誌副主編、副編審)

伊麗莎白·畢肖普,美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之一,以其細膩、精準同時又不拘的詩歌風格,跨越地理與文化的邊界,觸動了無數讀者。近期新出版的《未知的愛:伊麗莎白·畢肖普傳》,帶讀者走進這位詩人的生活與創作,揭示她如何在個人與周遭的因緣流變中,成就了那些偉大詩篇。1月18日,我們特邀詩人胡桑、詩人厄土和青年評論家來穎燕,做客上海圖書館東館,和讀者一起走進伊麗莎白·畢肖普的一生,透過她的詩歌與文字,探索她如何將孤獨、失落與深情凝結成永恆的詩篇。

上海|時空的旅行:夢迴洛陽尋伽藍——新譯本導讀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24號藝術書坊一樓

主講人:龔文靜(浙江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

《洛陽伽藍記》是一部極具價值的古代文獻,被譽爲北魏洛陽的“百科全書”,其作者楊衒之,通過細膩的筆觸和嚴謹的結構,將北魏洛陽的繁華與變遷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洛陽伽藍記》不僅記錄了北魏時期洛陽的佛寺興衰,還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內容,是研究北魏歷史的重要資料。1月18日,浙江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該書譯者龔文靜將在藝術書坊舉辦“時空的旅行——夢迴洛陽尋伽藍”新譯本導讀會,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洛陽伽藍記》,包括其歷史背景、文學特色、藝術結構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的內涵和價值。

上海|宋氏家族與法蘭西文化

時間:1月18日(週六)14:00

地點:徐彙區漕溪北路158號徐家彙書院三樓報告廳

主講人:段煉(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宋氏家庭成員從宋耀如到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包括宋氏三姐妹,甚至女婿孫中山、孔祥熙,接受的都是美國式教育,深受歐風美雨的浸潤。其實,中法戰爭之際宋耀如在美國街頭髮表演說痛斥法蘭西崇拜者散佈的“弱者該打論”,孫中山高舉法國革命“自由、平等、博愛”大旗創立了三民主義革命綱領。宋子文幼年曾就讀於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聖芳濟學院,執掌財界後又與法國人蒙內籌劃中國建設銀公司;宋慶齡留歐期間與弟弟宋子安寄情於法國巴黎;宋美齡仿效法國農村教會學校的模式在浙江奉化建設武嶺學校……宋氏家族的成員多多少少都與法國和法蘭西文化有着絲絲縷縷的交集。1月18日,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段煉將帶來專題講座:宋氏家族與法蘭西文化。

上海|手藝人與流水線:機械複製時代的人文藝術

時間:1月18日(週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嘉賓:湯惟傑(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王江(樂評人)、周紫峰(音樂製作人、吉他手)

耶魯大學人類學教授凱琳·達德利在其著作《吉他匠人:工業化時代的手工藝者》一書中,如此形容手工樂器的獨特性:如同吉佩託爲木偶注入靈魂,使非生命的木頭擁有靈魂(即匹諾曹)。所以,手工樂器真的有這麼大的魔力嗎?它和流水線製品有什麼不同?1月18日,我們邀請到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知名樂評人王江、著名吉他手周紫峰三位人文與藝術領域的嘉賓,他們將從吉他這個大衆普及率最高的樂器談起,從手工樂器,到文化產品,再到人文藝術,爲我們解讀工業化時代中,手工藝品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上海|從馬可·波羅到耶穌會士:14至17世紀歐洲地圖中的中國

時間:1月18日(週六)14:00-15:3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B1演講廳(黃廳)

主講人:柏恪義(香港科技大學地圖學史和科學史高級講師)

講座將基於主講人的專著《早期西方印本中國地圖》(Regnum Chinae The Printed Western Maps of China to 1735, Leiden Brill, 2022),講述馬可·波羅旅途計劃中的地理、地圖和路線信息,並探討他對16世紀之前歐洲印刷的中國地圖的影響,以及耶穌會士地圖中的中國新形象。

上海|魔都上海:歷史與人文的對話——熊月之、居平聯袂讀書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4:30

地點:徐彙區龍華中路759號綠地繽紛城1樓鍾書閣

嘉賓:熊月之(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居平(作家)

上海被稱爲魔都,是陰性的,魔性十足;但同時又是陽性的,柔中帶剛。上海史專家熊月之、作家居平,與您相約中國最美書店徐匯鍾書閣,進行一場史學家與作家面對面的交流,歷史與人文的對話,共同爲大家揭開魔都上海神秘的面紗!

上海|諸葛亮北伐得與失——《出祁山》讀者見面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9: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主講人:袁燦興(文史作家)

三國已遠,圍繞出祁山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被千古傳唱。諸葛亮鞠躬盡瘁,試圖力挽狂瀾,興復漢室。可漢室之興,與萬千底層民衆之間,又有什麼關係?週六晚,著名文史作家袁燦興將攜新書《出祁山:諸葛亮北伐得與失》做客上海圖書館東館,與知名主持人、文化博主江冉對話,聚焦北伐困局,探討北伐得失。

上海|中西並流·近代營造——《西風東漸中的上海營造》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3:00-16:00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蔦屋書店

嘉賓:宿新寶(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建築師)、華霞虹(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教授)、姜鳴(近代史學者、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歷史建築修繕保護專家宿新寶,長期對老建築營造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以技術理性視角爲它們撰寫了“傳記”——《西風東漸中的上海營造》。看似不起眼的磚瓦、樓板、門窗、壁爐等是本書的主角,從最初的舶來品到後來的優質國貨,以及西方營造技術的本土化創新,它們成就了上海近代建築百花齊放的盛景與傳奇。1月19日,宿新寶將攜本書來到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對上海近代建築營造技術“西風東漸”的歷程展開一場回溯之旅。他作爲上生·新所更新項目的主持設計師,還將帶領讀者們進行上生·新所Citywalk,現場講解歷史建築修繕保護的有趣知識。

上海|《馬可·波羅寰宇記》的主要抄本和中文譯本

時間:1月19日(週日)14:00-15:3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B1演講廳(黃廳)

主講人:榮新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馬可·波羅的旅行記在熱那亞寫成後,很快以抄本形式流傳,並陸續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目前能夠見到的早期抄本或刻本還有一百四十多種。經過一百多年來學者們的整理,這些文本大致有六個系統,不同之處很難說哪個接近原文。早期中文譯本受時代侷限,不能翻譯這些文本的整體面貌。目前我們正在努力翻譯慕阿德和伯希和的英譯本,這是包含各種文本信息的“百衲本”。

上海|AI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傳記——從西方新傳記史學的轉向談起

時間:1月19日(週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陳茂華(上海科技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李宏圖(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劉佳林(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西方新傳記史學作爲新史學的一個新興的分支學科,是一種嶄新的學術研究範式,而非傳統人物傳記之復興。從20世紀90年代起西方新傳記史學出現了多個轉向,比如無名氏傳記的崛起、羣體傳記的復興、歷史學家的自我書寫運動等,這些積極的轉向也都在證明,正是一個個有生命力的個體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有溫度,有觸感,有脈動。一直以來,國內學界對傳記史學非常關注。國外一些最新的傳記作品往往會第一時間在國內出現中譯本,而且銷量都非常不錯。同時,國內很多有影響力的學者也在“躬身入局”,以口述史、自傳等方式,開展中國的歷史學家“自我書寫運動”。AI時代,傳播途徑多元化,人人都能成爲自媒體。陳茂華教授在新書《西方新傳記史學研究》中提出:這是一個人人皆可創造歷史,並且人人皆可、也應該書寫自身歷史的黃金時代。

上海|何謂莊子的逍遙遊

時間:1月19日(週日)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24號藝術書坊三樓

主講人:方勇(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莊子》難也不難。縱觀兩千多年的莊子學史,魏晉士人最能體貼莊子的用心,他們雖然大多未曾注《莊》,卻以其身心詮釋了莊子的精神世界,成爲莊子就是闡釋莊子的最好辦法。這也是“已中了莊子的一些‘毒’”的方勇教授尋到的秘密。1月19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方勇,將攜新書《莊子內篇講錄》,在藝術書坊與讀者分享其研究《莊子》四十餘年的心得,暢聊“何謂莊子的逍遙遊”。

上海|從光速不變推演出宇宙大爆炸:說說相對論——《漫畫相對論》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5:3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主講人:吳京平(科普作家)

時間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能跨越未來嗎?我們能回到過去嗎……這些觸及我們靈魂深處的問題,越思考越能重塑我們的宇宙觀。它們都和一項跨時代的理論有關,那就是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1月19日下午,知名科普作家、科學聲音團隊核心成員吳京平老師,將做客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和現場讀者一起揭開相對論的神秘面紗。

上海|口述歷史中的城市記憶與生活碎片——《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6:00-17:30

地點:徐彙區漕溪北路158號徐家彙書院三樓報告廳

嘉賓:陳丹燕(作家)、嚴飛(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保平(媒體人、出版人)

武康大樓是一座百年建築,體現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更是人們生活的舞臺。《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通過對武康大樓居民的口述訪談,生動展現了這座地標性建築的歷史和文化,匯聚了歷史文化名人與普通居民的故事,構成了上海百年建築的獨特記憶。1月19日,陳丹燕、嚴飛、陳保平三位作家和學者,將圍繞“口述歷史中的城市記憶與生活碎片”這個主題,在徐家彙書院舉行本書分享會。三位嘉賓將討論武康大樓的獨特地位,以及在當今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如何保存與傳承這些珍貴的記憶,探討城市中的每個普通人如何用自己的生活故事構築共同的城市記憶。

上海|桃花與雪花同在——木葉詩集《乘一根刺穿越大海》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9:00-20:30

地點:黃浦區皋蘭路16號思南書局·詩歌店

嘉賓:木葉(詩人、批評家)、張定浩(詩人、批評家)、黃德海(《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王蘇辛(作家)

《乘一根刺穿越大海》是詩人、批評家木葉新近出版的一部詩集。1月19日晚,他將帶着這本詩集,與張定浩、黃德海、王蘇辛三位好友一起做客思南書局·詩歌店,分享他的詩歌創作。

上海|《醬油:獨有的中國味道》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9:00-21:00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蔦屋書店

嘉賓:李昕升(東南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副教授)、王宏超(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繼專著《明清以來美洲糧食作物經濟地理研究》和普及讀物《食日談:餐桌上的中國故事》之後,東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李昕升推出了最新著作《醬油:獨有的中國味道》。該書不僅記錄了醬油從古至今的演變史,更展現了醬油這一調味品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作者勾勒出了醬油與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從田間種植到餐桌調味,從傳統釀造到現代工業,每一滴醬油都蘊含着中國歷史的厚重與中華文化的精髓。1月19日,我們邀請到李昕升副教授,以及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主任、《古人的生活世界》作者王宏超教授做客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共同梳理各個歷史時期關於醬油的故事,藉由一部中國醬油史探究人與自然的互動史、人與社會的史詩,嘗試從這“吃吃喝喝”的歷史去觸及中國歷史的真正內核,在全球史和日常生活史等多重視角下,審視中華文明是如何形成、發展和傳播的。

天津|最孤獨的英雄,最堅實的守候——長篇小說《駐站》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4:30

地點:河西區大沽南路362號天津圖書大廈

嘉賓:曉重(作家、編劇)、顏慧(作家出版社副總編)、張楚(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徐福偉(百花出版社副總編、《小說月報》執行主編)

《駐站》講述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基層警察——駐站警察的故事。這部熱播的電視劇,改編自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說《駐站》。駐站警察的工作究竟是怎樣的?書中雞飛狗跳的生活素材來自於哪裡?作者是如何發現這些創作寶藏的?1月18日,我們邀請到了《駐站》作者曉重,以及作家出版社副總編顏慧,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張楚,百花出版社副總編、《小說月報》執行主編徐福偉,作家出版社編輯、《駐站》的責任編輯宋辰辰,齊聚天津市圖書大廈,與讀者分享《駐站》中那些最孤獨的英雄,最堅實的守候。

天津|一曲大明王朝的輓歌——王彬《豐泰庵》內山書店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6:00-17:00

地點:和平區南京路189號和平大悅城4F內山書店

嘉賓:王彬(魯迅文學院研究員)、嶽南(作家)、範偉(天津師範大學學者、評論家)、段守新(天津師範大學學者、評論家)

著名學者、作家王彬的長篇力作《豐泰庵》構思宏闊而又活潑多姿,筆力縱橫虯勁,語言典雅細麗,不僅描繪了大明本土,而且將筆觸伸展到歐洲與南美,在大航海時代,波瀾壯闊地展開了獨具特色的歷史畫卷,極具風雲激盪與人物悲辛的震撼之力,而令人掩卷長思。本週六下午,王彬將攜《豐泰庵》做客內山書店·和平大悅城店,與您共探書中宏闊與幽微兼蓄的歷史場景。本次活動,作家秦嶺擔綱主持,作家、《南渡北歸》作者嶽南,天津師範大學學者範偉、段守新將作爲特邀嘉賓出席。

廣州|批判性思考:方法、路徑與人格塑造

時間:1月19日(週日)14:00-16:00

地點:天河區天河路383號太古匯MU樓35號鋪方所

主講人:蘇德超(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數字時代,信息爆炸,套路五花八門。大家都可能迷失其中,也都可能因爲自身需求和慾望而被帶節奏,損失金錢和時間。那麼,如何在洶涌的觀點之流裡保持人間清醒,不被帶節奏,不被情緒和利益裹挾,就是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蘇德超從哲學的角度解釋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也提供了簡單可操作的批判性思考技巧,帶領讀者跟着蘇格拉底、穆勒、愛因斯坦、羅素、費曼他們一起思考。穿越變化,洞察謬誤,直擊本質。但批判性思考,不只是一種思考技巧,更是一種人格修煉。這種修煉讓我們滌除妄念與成見,養成謙遜開放的態度,形成穩定的精神內核,活在真實的世界上,並與人爲善。1月19日,蘇德超將攜新書《韭菜生存指南:極簡批判性思考入門》來到廣州方所,與讀者朋友們聊聊批判性思考的方法和它對人格塑造的影響。

南京|王學森:心海導航,汪曾祺情愛小說的文學潮汐

時間:1月18日(週六)14:00

地點:棲霞區杉湖東路9號可一書店·仙林藝術中心負二樓閱讀區

主講人:王學森(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教師)

本次“霞 WE TALK·繆斯”沙龍活動,王學森先生將憑藉其深厚的學術底蘊與獨特的文學視野,以汪曾祺1990年代的情愛小說爲經緯,展開一場深度剖析。他將細緻探索非常態倫理關係背後的心學意涵,揭示婚外戀情與德性美感之間微妙而深刻的聯繫。同時,也將審視小生產者家庭中的仁愛情感與範疇,爲我們勾勒出一個更爲飽滿、立體的汪曾祺文學世界。

杭州|詩人、譯者王家新談詩歌翻譯及俄羅斯白銀時代對當代漢語的影響

時間:1月19日(週日)19:30

地點:西湖區北山街32號西側保俶塔前山路8號純真年代書吧

主講人:王家新(詩人、譯者)

1月19日,《詩建設》雜誌社邀請到了詩人、譯者王家新,攜帶他最新出版的譯著《我們四個》與在杭的詩人們就翻譯對寫作的滋養及重塑、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詩歌對當代漢語的影響等話題進行對談與交流。王家新是當代一位傑出的詩人、譯者,近四十年來,他一直活躍在當代漢語的第一現場,是當代漢語詩歌重要的參與者與見證者。近年旅居美國,此次短暫回國,他專程來到杭州,共赴這場詩歌的聚會。

成都|整個世界就是一瓶酒——《飲一杯城市之光》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6:00-18:00

地點:錦江區中紗帽街8號太古裡負一層M68-70號方所

嘉賓:張豐(專欄作家)、範庭略(專欄作家、媒體人、出版人)

《飲一杯城市之光》爲作者範庭略在FT中文網的專欄《浮光印記》近五年來的文章集萃。書中記述了作者對城市生活、美食美酒以及文化藝術的獨特觀察、思考與感悟,彰顯着時代特質與生活氣息,它們是都市生活與美食文化的痕跡、掠影與脈絡。1月18日,範庭略做客成都方所,與專欄作家、公衆號“城市的地得”主理人張豐一起,評析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的趣味轉變,感受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文化熱點的興衰,講述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與杯酒人生。

成都|做“淡人”家長更需要強大內核

時間:1月19日(週日)15:00-17:00

地點: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2001號SKP購物中心二樓SKP RENDEZ-VOUS

嘉賓:黃燈(中山大學中文系教師)、宏業(書造社主理人、文化節目主持人)

2017年暑假到2022年春節,五年中,利用週末或者寒暑假,黃燈跟隨她的學生去過鬱南、陽春、台山等地。五年的家訪,糾偏了很多關於二本學生成見,坐在一家又一家普通家庭的屋檐下,黃燈意識到對更多年輕人而言,哪怕進入二本院校,除了自身的竭盡全力,同樣離不開家庭奮不顧身的託舉。她看到了年輕人身上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意識到無論社會的縫隙怎樣狹小,年輕的個體終究在不同的處境中,顯示出了各自的主動性和力量感,並由此散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那麼,“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否蘊含了一直被我們疏忽和漠視的地方?那些我們早已視而不見的日常,湮沒在個人化話語中的定見,是否真的失去了討論空間?在這樣的困惑中,黃燈謹慎地提醒大家:我們需要心平氣和地回到教育本身,任何羣體都受制於時代大勢所決定的趨勢和路徑,但從微觀角度看,個體一直擁有社會夾縫中突圍的可能,這恰恰是教育之於年輕人的重要意義。1月19日下午,我們特別邀請到中山大學中文系教師、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黃燈,以及書造社主理人、文化節目主持人宏業做客SKP,共同探索個體在社會夾縫中突圍的可能性。

成都|浮世之隙——《行於浮世:日本俳意行走隨筆集》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5:00-17:00

地點:錦江區東玉龍街37號三樓半屋頂上的櫻園

嘉賓:潔塵(作家)、王鶴(作家、媒體人)、蕭易(作家、學者)

《行於浮世》是知名作家潔塵日本隨筆系列的第三本,記錄了她行走日本的15年。在這15年間,潔塵奔赴於日本的鄉間和山川、城市與原野,在一步一步的丈量中,她逐漸積累關於日本的認知與體驗,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中,她透過雙手去感知日本這片土地被浸透的美的肌理。1月19日,潔塵將攜新書做客屋頂上的櫻園,與讀者分享日本的俳意行走。

長沙|跟着《詩經》去徒步——《既見君子:詩經十五國風行讀》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4:30-16:00

地點:開福區新河三角洲濱江文化園內長沙市圖書館217報告廳

主講人:三書(專欄作家)

專欄作家三書帶着新書《既見君子:詩經十五國風行讀》來到長沙,於1月18日在長沙市圖書館和讀者見面。這本書是三書的個性化採風手記、讀詩隨筆,她歷時一年,重訪了2500年前《詩經》先民生活的故地:周朝古都、黃河流域、渭河平原、漢水……行走山川,與村民閒談,探尋《詩經》與現代生活跨越千年的奇妙共鳴,再現《詩經》先民在古老大地的詩意棲居,由此開啓我們跟隨《詩經》的靈魂漫遊之旅。

長沙|尋找歌謠的住址和前程——《詩經》採風行讀分享

時間:1月19日(週日)15:30-17:00

地點:芙蓉區五一大道826號湖南新華大廈5F不吝書店·蟲二展演廳

主講人:三書(專欄作家)

作爲專欄作家,三書已出版兩部讀詩隨筆——《春山多勝事》《細雨溼流光》,她以“閒言三兩,意境汪洋”的獨特敘述方式,獲得了一衆忠實的擁躉,被她文字打動的讀者們口口相傳,在各個社交平臺上自發表達對她的喜愛,紛紛呼籲她再出新作。這次,她帶着新書《既見君子:詩經十五國風行讀》來到長沙,於1月19日在不吝書店和讀者見面。

武漢|一個時代,兩條故事線,四代人的青春——《朋友,新年進步》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8日(週六)15:00-17:00

地點:武昌區沙湖大道18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劉宇(武漢美術館原副館長、歷史文獻研究者)、鄧鼐(武漢市文藝理論研究所副所長、《芳草》雜誌副主編)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學曾經歷過一次影響深遠的院系調整,這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當時的大學格局,也深刻影響甚至塑造了今日中國大學的面貌。也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賀年片風靡中國大學校園,成爲傳遞情誼與時代風貌的獨特載體。1月18日,我們特別邀請到武漢美術館原副館長劉宇,武漢市文藝理論研究所副所長、《芳草》雜誌副主編鄧鼐,做客SKP,圍繞《朋友,新年進步:賀年片上的中國大學(1952-1988)》,進行一場以“一個時代,兩條故事線,四代人的青春”爲主題的分享活動。兩位嘉賓的對話將圍繞“大學×賀年”交織的歷史記憶展開,對於在創作時如何處理兩條故事線,如何挖掘圖片中蘊藏的歷史信息,他們將提出自己的看法。

西安|春節的起源、歷史變遷與國際化——《春節簡史》新書分享會

時間:1月19日(週日)14:30-16:00

地點:碑林區長安北路261號SKP購物中心9樓活動區SKP RENDEZ-VOUS

嘉賓:張志春(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民俗學者)、焦凌(編審、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首席編輯)

何爲春節?春節從何時開始?我們爲什麼要過春節?天南海北的中國人甚至外國人是怎麼過春節的?爲什麼從冬至到春節,會由一個個祭祀構成?民俗學者張志春先生積累了十餘年,撰寫了《春節簡史》這本書,通過田野調查和文獻考證,指出春節源頭所在,爲我們勾勒出春節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脈絡。1月19日,我們將邀請張志春與編審、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首席編輯焦凌,共同做客西安SKP,一起聊聊春節,聊聊那些中國人生活中的美好與溫情。

西安|文博人的三秦talk餐——1208看展計劃年度圓桌漫談

時間:1月19日(週日)14:30-16:30

地點:蓮湖區星火路22號老城根G park商業街區1F方所·設計力實驗室

嘉賓:納蘭朗月(博物館從業者)、馬攸寧(歷史博主)、羅巍(民航工程師)、漢唐三三(絲路考古網編輯)

1月19日下午,我們邀請青年考古學者納蘭朗月、知名歷史博主馬攸寧(@雍州節度使)、陝西曆史文化使者羅巍、知名歷史博主漢唐三三(張姍姍)四位考古文博專業嘉賓做客西安方所,在設計力實驗室暢聊最新的考古發現,還有嘉賓精彩講解片段返場,互動遊戲,客人提問環節,一起迎接乙巳蛇年。

附:線上活動預告

不近人情的母親——談埃萊娜·費蘭特《暗處的女兒》《頁邊和聽寫》

時間:1月22日(週三)19:30-21:30

地點:豆瓣App

嘉賓:陳英(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譯者)、林垚(上海紐約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在過去八年的時間裡,意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小說持續、深入廣泛地影響啓發了中國讀者對女性經驗和女性敘事的認知。勒達這個複雜的母親形象,尤其是費蘭特對勒達內心世界不留情面的揭示,讓我們能夠超越傳統的母親僵硬的道德規範和角色想象,去接近家庭關係內部夾雜着溫情與冷酷的真相。1月22日,我們邀請埃萊娜·費蘭特的譯者陳英、上海紐約大學助理教授林垚,一起來討論《暗處的女兒》《頁邊和聽寫》。兩位嘉賓來自不同的學術領域,將以不同的方式堅定推進關於性別、權利、家庭議題的討論。他們將從各自的背景進入這部小說,共同分享小說對我們進行的情感和倫理教育,以及費蘭特的創作觀念對我們進行相關公共討論的啓發。